燙手的文化珍寶
各地博物館正致力將館藏文物送還到它們的來源地。這麼做不表示博物館要關門大吉,而可能是開啟新的大門。
喀麥隆巴穆姆族的蘇丹納畢勒.恩喬亞坐在他的曾祖父(後方照片)委託藝匠打造的王座上。這個王座是複製品,原作在1908年時被德國的殖民當局取得,當時取得的情況如今備受爭議。王座名為滿都耶努,原作如今展示在柏林的一間博物館。
喀麥隆豐班的一間新博物館以巴穆姆王國的象徵物――頭上有蜘蛛的雙頭蛇――為建築藍本。博物館中的神聖物品可以外借供傳統儀式使用後再歸還。
牛津大學百科全書式的皮特.里弗斯博物館收藏世界各地超過50萬件物品。博物館已歸還了澳洲等地原住民的遺骸,也正在與非洲、亞洲及其他地方的團體討論文物返還事宜。「關係是從這時真正開始的。」館長勞拉.范.布魯克霍文說。
更深入報導:國家地理雜誌 No.256 03/2023
前往Store,下載離線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