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聲音

在蜘蛛網的震動中尋找音樂

由於缺乏敏銳的視力, 蜘蛛用腳來感受蜘蛛網中的震動。蜘蛛網中每股絲的長度與張力都不同,因此震動頻率也不同。住在裡面的蜘蛛可以辨別這些頻率,以察覺獵物、潛在的配偶或威脅。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群科學家想要把這種如同蜘蛛俠超能力般的知覺傳達一點給人類。麻省理工團隊運用蜘蛛網剖面的 3D 雷射成像(上),繪製出桔雲斑蛛的網。科學家們為這些蜘蛛絲定出人類聽得到的音頻,還打造了虛擬實境介面,讓使用者可以「演奏」蜘蛛網,就像個怪聲怪調的弦樂器一樣。「我們正在嘗試讓蜘蛛發聲。」麻省理工學院的馬爾庫斯.布爾勒說,或許有一天,可以透過震動與蜘蛛進行交流。 — HICKS WOGAN

響尾蛇運用聲響頻率來欺敵

如果聽到響尾蛇尾巴發出的刺耳嘶嘶聲,那麼你已經靠牠太近了。或者說,這只是響尾蛇想讓人這麼想?科學家透過聲波分析發現,當威脅距離很遠時,西部菱斑響尾蛇的尾巴震動緩慢,不過一旦威脅靠近,就會轉變為較快速的高頻聲響。這種加速會讓人誤以為響尾蛇比實際的距離更近。 — JASON BITTEL

不會鳴唱的鳴禽?

一個物種的生存可能有賴於長者教導年輕雄性正確的交配鳴叫。

攝政吸蜜鳥 是澳洲東南部一種極危的鳴禽。這個族群只剩數百隻,而一些年輕雄鳥待在年長雄鳥身邊的時間不夠長,學不會牠們的鳴叫。位於澳洲坎培拉的一個研究團隊最近指出,27% 的雄性攝政吸蜜鳥把求偶之歌唱錯,而 12% 的雄鳥根本不曉得牠們的交配鳴叫,而採用了其他鳥類的鳴叫──那不是雌性攝政吸蜜鳥想聽的。這個團隊讓圈養的年輕雄鳥聽年長雄鳥的鳴叫錄音──甚至讓牠們身處野外捕獲的年長雄鳥身邊,希望這種音樂療法能教會年輕雄鳥正確的曲調,藉此保護這個物種。這提醒了我們,族群的數量與文化會一同興衰,就像一首歌的音調升升降降。 — HICKS WOGAN

鯨魚叫聲,可用作海底超音波

鯨魚叫聲長期被誤認為會干擾地震紀錄,但它有助於繪製地殼現象。

地震儀將自身 在海底所處位置的數據,傳給在陸地上監測地震的科學家。除了地震活動外,地震儀也經常捕捉到周遭鯨魚的叫聲。通常來說,研究人員會在分析過程中拿掉這些鯨魚叫聲。不過,當時在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科學家瓦爾沙.庫納,在聽到長鬚鯨叫聲後想到了一種新的用途。長鬚鯨的叫聲像一艘大船般響亮,而且可在約 1000 公里外偵測到。地震儀會先記錄到來自長鬚鯨的原始叫聲,然後記錄到聲音穿透海底、深入底部約2.4 公里後向上反彈的回聲。藉由研究回聲的頻率,科學家就能取得地殼的一種低解析度超音波。這與能源公司使用氣槍來探測水底油氣層的方式沒什麼不同,除了鯨魚的叫聲是自然發生的,不需付費,而且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干擾較少。研究人員庫納認為:「這是雙贏的做法。」-HICKS WOGAN

圖文摘自:國家地理雜誌 No.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