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皂」你腦海中浮現什麼形象?市柔滑、橢圓,還是規矩的方體?大春煉皂發揮文創軟實力,順應東方人的送禮文化,以「禮」為中心,打破傳統只送食物的既定印象,將茶、米、中藥等台灣元素煉入每塊香皂中,把香皂升級成伴手禮,擦亮大春七十年老品牌,並作為大稻埕在地品牌代表,將獨屬於台灣的特色文化弘揚海外。
大春煉皂第一代負責人李水土,曾創立台灣株式會社水記號,於大稻埕專門販售肥皂與蠟燭。民國 38 年台灣光復後,向結識的日商買下「大春石鹼」品牌,抱著對環境負責的堅持,成立「大春煉皂」開啟家族深耕香皂的事業。接續第二代以代工為主的事業,到現今的第三代,已有 72年的歷史。
第三代負責人李國榮,在接手大春煉皂前是一位擁有 8 年資歷的工程師。不忍爺爺辛苦經營起的事業隨著時間消散,身為子孫的他覺得有義務將家族事業傳承下去,因此猶豫了整整一年,才決定割捨穩定的工作,回歸家族企業,在 2016 年讓大春煉皂以精美伴手禮品牌之姿重返迪化街。
工程師出身的李國榮對於行銷、設計沒有太多的接觸,除了應用在前公司吸收的專案處理、文案溝通經驗外,一切只能從中做學。剛開始店面人手不足,讓以往只和電腦相處的李國榮需要身兼多職,當店員顧店、當對外聯繫的窗口、當行銷企劃、當樣模設計師,回想起這段日子依舊能憶起當初的疲憊感。在剛起步的階段壓力不小,但只要有老顧客到店拜訪,聽到對方說:「小時候都是洗你們家肥皂長大的。」這些正面回饋都讓李國榮倍感溫馨,也成為他堅持的動力。
令李國榮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位客人曾交給他一封信,信中附上大春煉皂舊時的員工合影,文中寫道:「店長, 我母親在前幾個月過世,她曾經告訴我,在大春工作的那段日子,是她人生中最輕鬆快樂的時候。我覺得把這張合照轉交給您,母親會很開心。」看完信後他才明白,原來大春煉皂在當地居民心中是個溫暖而安心的存在,這麼多年過去,依然有人記得,甚至珍愛在大春煉皂工作的日子。因此李國榮希望由他們第三代,尋找回大春的歷史訊息,將過去的故事流傳保存,這也更讓他不後悔做出放棄工程工作的抉擇。
「爺爺常告訴我們他對環保的堅持,製作每天都會使用到的肥皂,對環境要負起一定的責任。」李國榮說。因此,每塊大春出品的香皂,都乘載著大春的品牌理念與自然共存,採用植物油脂及精華,不添加有害成份,讓皂水可經由生物分解,用心煉造每塊簡單純粹。
為了復興香皂文化,李國榮將產品依功能細分成洗臉皂、洗髮餅、沐浴皂等各種類型,貼心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大春煉皂固定向台灣農民購買當地的天然原料,創作出許多獨家產品:將茶、米、中藥加入「稻埕時光」、融入鮮採小黃瓜液的「瓜顏悅色」、閃爍金光的「萬兩金元寶」、致敬一百三十年歷史的北門「古肌賦活」等。每塊香皂的包裝都印有對應主題的圖樣,用大稻埕碼頭、屈臣氏大藥房等在地古風建築,由內而外呈現滿滿的台灣風情。
大春煉皂的另一份招牌,是對「香氣」的追求。大春推出可隨身攜帶的香水瓶,由專屬調香師在嗅覺上做調整,讓顧客除了沐浴外,在日常也能享受清爽舒心的香氛體驗。
除了經典的台灣文化系列肥皂,大春還會不定期推出非常態性的聯名商品,像是愛倫酒廠、金馬獎、Miffy、Snoopy、Roots,還有兩廳院限定商品及誠品聯名贈品等,強檔的合作陣容讓每次預購都掀起搶購潮。「聯名」對於大春煉皂來說沒有竅門,唯有堅持做好自己的品牌原則,跨出產業和共同認定彼此理念的廠商合作,從溝通討論中獲得不一樣的觀點並成長優化,才能帶給雙方粉絲難忘的體驗。
「許多人說大春煉皂很成功,剛上市就能把產品和行銷做好。但其實我們並不是第一次經營品牌。」李國榮坦言。
台灣茶摳,是李國榮和大哥李國禎接手大春煉皂前創立的品牌。接續家族第二代的代工性質,家裡成員都沒有任何行銷背景,為了避免缺乏經驗而砸了家族品牌,他們成立「台灣茶摳」做初嘗試。當時他們認為只要產品做得好,東西就能賣得好,但其實新推出的品牌觀念在消費者心中不是那麼根深蒂固,單靠品質,也無法有效推廣商品建立口碑,因此台灣茶摳歷時三年也無法打出一片天地。
「如果你認同你現在做的事,就不要放棄,持續前進,讓更多消費者看見。」李國榮並不把台灣茶摳的不順當作失敗,而是轉化在台灣茶摳所遇到的挫折和經驗為養分,灌溉今日的大春煉皂。透過請教長輩、研究資料、閱讀書籍來逐步修正,將營運過程專業化分工,不再一人包辦所有事項。即便剛上市的大春品牌依然需要透過不斷行銷拓展知名度,但也因為李國榮的堅持不放棄,讓大春煉皂逐漸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一抹天然純淨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