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在營養學當中是屬於六大營養素脂質類,從結構上來看,我們可以依據碳氫鏈上雙鏈的存在與否,來判定是飽和脂肪酸還是不飽和脂肪酸,我們可以簡單的這麼說,大部份的動物油都屬於飽和脂肪酸,而大部份的植物油都屬於不飽和脂肪酸 (椰子油和棕櫚油除外)。
健康意識的口號常常是「少油、少鹽、少糖」就會多健康,在物質條件如此豐富的時代,一般人吃得太油,少點油的確少點負擔,但是我們生活中一點卻也不能缺少油,油脂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1. 提供能量:提供能量的油脂稱為三酸甘油脂 (triglycerides),可以產生9大卡的熱量,而每公克的蛋白質醣類只能產生4大卡,所以油脂有一項功能就是和醣類一樣可以避免蛋白質作為能量使用,讓蛋白質用在更重要的部位 (如肌肉、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的維持)。
2. 內臟器官的保護與隔絕:脂肪可以保護重要的內臟器官,像是腎臟外圍或是女性的生殖器官與胸部的脂肪組織較多,可以減少外在的傷害。
3. 協助脂 (油) 溶性 維生素的吸收:維生素分為水溶性(維生素B、C)及脂(油)溶性(維生素A、D、E、K),如果我們一點油都不吃或吃得太少,就會造成脂肪吸收不良,容易缺乏油溶性維生素。
4. 提供必需脂肪酸:所謂必需 (essential) 就是我們身體無法製造,必需從飲食中獲得,必需脂肪酸可分為亞麻油酸和α-亞麻油酸兩類,亞麻油酸屬Omega-6 脂肪酸,α-亞麻油酸屬Omega-3脂肪酸。
從街上林立的餐館數量就知道,台灣人的外食頻率相當高。在三個受訪單位中,儘管年齡落差很大,但外食的比例卻差不多。
大多數人外食的理由是口味變化多、方便、選擇性多。台灣的外食文化融合著本土、大陸、歐美、和食,一向有美食天堂之稱,方便性更沒有話說,路邊攤、夜市、早餐店,連普遍林立的便利商店都可以滿足三餐了。
這幾年的食安問題,讓許多有健康意識的人心慌慌,許多上班族、學生又不方便開伙。於是,選擇外食的餐廳與種類就格外重要。
如何避開黑心油就是一門學問了。
這幾年,受養生意識及宗教影響,使得吃素食的人口愈來愈多,素食餐廳也愈來愈受歡迎,無論是種類的選擇和美味程度都有顯著提升,很多人以為吃素就比較健康,其實,吃素也應該是以乾淨的生食或低溫烹調為原則,我去素食餐廳的原則如下:
多吃芽菜。芽菜搭配芝麻粒、杏仁、南瓜子、酌量沙拉淋醬。
不碰油炸。蘿蔔糕等點心類食品,儘量不碰油炸,而以蒸食為主。
不點現炒。你不知道餐廳所使用的油健不健康。
醣類食物要少吃。澱粉類、水果、甜點,最好重點式的三選一。以前的錯誤觀念說飯後吃水果可以幫助消化,還是有很多人樂此不疲。飯後一大盤水果,難怪高糖症的人很多,糖尿病已經成為流行病了。
自助餐的好處是品項多,可以隨心所欲,只是中式菜食的特色就是常用大火快炒,難免用到許多食用油。像炒飯、炒麵、米粉,這類已經炒好放在桌面上的食物,都是用到消費者看不到的油烹調,去超市看到一大堆大桶、便宜的調和油,大概都是餐廳用掉的,酌量吃就好。但如果是水煮的菜餚,如秋葵等,倒是可以多吃。
傳統的中式炒菜,都會先放油熱鍋,再置入菜餚,目前這個習慣已經慢慢的改為先放水熱鍋後再放菜、然後才拌油。油安事件頻頻出現,吃到壞油,等於在雇用一個健康殺手,許多Omega-6 系列油在加熱的過程中,非常不穩定,因為其中含有的不飽和程度愈高,越容易產生氧化和聚合反應,嚴重的話還可能致癌,建議許多愛吃外食現炒的人,還是改變一下會比較安全。
和風料理以清淡不油膩的風格,取悅了大眾的味蕾,但是在選擇上還是應該多加注意,例如和風料理有些有些揚物大多都是用炸的,而手卷當中可能也含有過多的美乃滋,所以食材的選擇也是相當重要。
沒有加熱的魚肉,富含最天然的油脂。和食料理的健康形象來自於生食的魚肉,生食可以保留魚肉中豐富的Omega-3及蛋白質,雖然有人擔心寄生蟲或感染的衛生問題,不過以現在的飲食水準,是不需多慮的。
裹澱粉的魚、肉、蝦等食材不要常吃。這些食物雖富有高蛋白,但裹上澱粉後高溫油炸,產生的高等蛋白糖化反應,對人體非常不利。油炸的食物雖然沾食蘿蔔泥,偶爾無妨,還是不要常吃。
和風沙拉醬,可以吃一些。沾食生菜、海帶芽,不會太油膩又帶點酸甜,偶爾吃一下,不會有甚麼負擔。
麵食、白飯,酌量食用就好。現代化的和食料理含有太多澱粉,容易誘發糖尿病。
鍋料理,湯汁儘量不要喝。一般煮火鍋時會加入大量的青菜、菇類和豆腐,再搭配魚或肉,湯喝起雖然不會油膩,還是盡量少喝。
這幾年,地中海飲食 (Mediterranean diet) 型態備受營養學家推薦,義式料理正是地中海飲食型態的一環,義式料理食材豐富、口味多樣,普遍受到大眾青睞,尤其這幾年許多窯烤披薩跟義大利麵餐廳在台灣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般。
披薩雖然高溫,酌量吃無妨,番茄多加一點,增添茄紅素的抗氧化效果,番茄當中的茄紅素是脂溶性,加點橄欖油烹調,加熱過後反而有助於茄紅素的吸收呢!
只吃冷壓現榨的橄欖油。橄欖油的健康形象,若和含脂溶性植化素 (β-胡蘿蔔素和茄紅素,有相乘效果,不然吃橄欖油僅限於冷壓初榨級的。如果在餐廳要吃到好的橄欖油就得碰碰運氣了。
盡量攝取豐富的蔬菜。地中海飲食的特色之一是蔬果的食材很多,我最愛含起司的蔬果沙拉。
雖然,速食料理可以滿足忙碌的現代人快速解決一餐的需求,但是速食料理可能充斥著高油炸的風險,如果吃速食料理,我建議吃日式壽司,比較不推薦美式速食。
吃無加工的食物。日式迴轉壽司是我的最愛,藉機可以吃到不同的青背魚、洋蔥鮭魚、秋葵、黑豆等家裡少吃的食物,在現代這個不明油充斥的社會,這些看得見、無添加油的食物最保險。
不吃油炸物。美式速食,請盡Say No,建議大眾如果要選美式速食,最好不要選擇油炸食物,很容易吃到劣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