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後還喝得到這杯手沖咖啡

文/涼鹿 圖/iDrip提供

好咖啡散落世界各地,旅人走訪各國城市的街角巷弄,只為喝上一杯,來自某位冠軍咖啡師親自手沖的好味道。在結束令人流連往返的咖啡巡禮,回到家鄉後,或許這輩子再難有機會品嘗,好咖啡只能深埋於記憶裡。然而,在科技及物聯網高度發展的現在,iDrip智能手沖咖啡機能夠將這些味道存放在你家,過了10年、20年,甚至是100年後,這些冠軍咖啡師仍然可以在你面前,親自手沖一杯好咖啡,傳遞溫潤咖啡香。

iDrip用科技改變咖啡界

越來越多人關注咖啡市場,咖啡甚至被稱作黑金 ( Black Gold ),現今它是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貿易商品。而「喝咖啡」在全世界已是一種時尚文化、精神品味的象徵,人手一杯咖啡更是每個人開啟一天的必要儀式。以前的時代,大家會喝即溶咖啡,後來便於攜帶的罐裝咖啡開始流行,接著到連鎖咖啡店買熱咖啡或為潮流,現在來到了第四波咖啡革命 ( Fourth Wave Coffee ),單品手沖咖啡開始被重視,從豆子產地、烘豆方式、沖泡的溫度、速度,每一項過程都是學問,咖啡不但是一種趨勢,市場也越做越大。

iDrip創辦人葉建漢有過許多創意的經驗,對數位產業漢科技市場相當熟悉的他,本身也很愛喝咖啡,他說:「所有人都愛咖啡,但咖啡界從來沒用科技改變過自己。」iDrip的籌備及誕生,完成葉建漢對咖啡的想像,有不少人問他,這個創業項目想販售的究竟是咖啡機,還是咖啡豆?葉建漢表示,iDrip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世界更美好,對於iDrip,他全心全意的投入,包含網友的每個問題,他也親自留言並耐心回覆,從他的話語中,能感受到他迫不及待想與我們分享許多關於iDrip的故事。

工藝設計 手沖過程可視化

iDrip智能咖啡機是一台操作簡單的機器,他只需掃描咖啡掛耳包上的QR CODE,等待沖泡時光,就能完成一杯好咖啡,不過在這麼簡單的步驟背後,牽涉到的就非常複雜。葉建漢提到,很多人會用膠囊咖啡去理解iDrip,但其實兩者視截然不同的。iDrip是精工的設計,它的注水頭可以模擬人的手,繞出不同的半徑,每一杯咖啡的水溫、水速、水流、路徑皆能控制,iDrip全面的還原咖啡師在沖泡咖啡的每一道程序,包含注水留數、悶蒸等,這是膠囊咖啡機所做不到的。

葉建漢忍為iDrip不僅是一台機器,它傳遞了來自世界各地冠軍咖啡師的精神,精準保留下最好的煮法,所以在外觀設計上應該以國際化的包裝做出品牌識別,「能用科技做出品味的就是手藝,手錶運用機械化原理將時間做的分毫不差,這是iDrip外觀設計的發想邏輯。」葉建漢表示iDrip是一台結合咖啡與科技,可穿透視覺並結合人文公義的產品,所以將外型打造為透明化,並將齒輪複雜化的運用在iDrip上,同時邀請了被稱為「台灣工業設計之父」的謝榮雅大師替iDrip打造外觀,設計出可視覺化又漂亮的陀飛輪,演繹手沖咖啡的過程。

過去我們到咖啡店喝咖啡時,喜歡享受有手沖咖啡師在沖泡咖啡的畫面,葉建漢認為,喝一杯咖啡真正重要的是享受感覺的體驗,iDrip有著人文薈萃的工藝感,藉由陀飛輪傳達咖啡的精神,而更重要的是,它聚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咖啡智慧。

效率、複雜的跨界整合

現在大家看到的iDrip樣,已是精心設計後的成果,如果僅是一個想法的階段,那難以執行,背後還需要專業的杯測師、懂的喝咖啡的人、IoT專家,軟硬體整合人員、設計師等,各種不同人才,內容上涉及龐大的供應鏈,硬體的挑戰也很大;在設計出來後,找工廠產出及配合更是複雜,只要有一個物件及規格不對,便需要全部打掉重來,之間溝通往返數次,也換過工廠,最後才慢慢的穩定生產線。

而iDrip從籌備到成品問世過程僅花一年,在這麼短的過程裡,聯絡這麼多人以及跨界整合是相當複雜又具有挑戰,但葉建漢說:「如果想讓所有人相信你,節奏感就要快。」因此,每一兩個月,就會讓所有夥伴看到一點成果,加速大家的信心,不管是外部合作廠商、投資人或通路端,iDrip的效率皆有目共睹。「看似不可能的事發生了,這就是好創意。」葉建漢說。如果沒有人支持你,這件事會變得困難。

提到用機器泡咖啡,現在也確實有些機器手臂能模擬泡咖啡,葉建漢坦白說:「如果我有一個機器人,我會叫他幫我掃地或搬重物,而不是泡咖啡。」像是機器手臂,它模擬人的手法泡一杯咖啡,卻沒有創意在裡頭,只能稱為「功能」,價格也不親民,水溫及速度也難以精準地控制,即使透過藍芽控制也無法比手沖來的好喝,泡咖啡這件事,看起來還是要交給家電來做,而非冰冷的手臂。

承載著咖啡師的靈魂

硬體上有了iDrip的技術,接下來在咖啡師的找尋及洽談溝通上也是一大困難。目前iDrip已與13位世界級、國家級的冠軍咖啡師合作,包含波蘭、日本、香港、英國,以及台灣,由於面對的都是冠軍級的咖啡師,如果本身不夠專業就沒有一個好的支點說服這些大師。iDrip創辦團隊裡的咖啡師林致得就是一位 專業且厲害的手沖咖啡施,他也是手沖咖啡機的推手之一。

在與咖啡師合作的模式上,iDrip也提供好的offer給這些咖啡師,並尊重咖啡師們的意見,採買他們挑選的豆子,以維持咖啡品質,有趣的是,當這些咖啡師第一次喝到iDrip模擬自己手沖法沖泡的咖啡,反應大有不同,有咖啡師認為iDrip沖的甚至比自己好喝,也有咖啡師驚訝的說:「有時候我會犯錯,但它不會。」也有咖啡師很感性的表示,有了iDrip,當他在世界各地比賽時,他的母親能隨時喝到他手沖的咖啡。

葉建漢也分享自己面對不同咖啡師的心得,像日本咖啡師就會比較重視咖啡的精神層次,認為咖啡的本質即是享受;英國咖啡師相對小心翼翼,希望考究每一分手法,在消費者面前呈現完美結晶,也有很在意感情層面的咖啡師等,iDrip不只是一台機器,背後更承載了咖啡師們的靈魂。

打開每個人的咖啡味蕾

「有沒有人想過要把咖啡變成一種IP產業?」葉建漢認為iDrip能夠打造一個咖啡生態圈,把最好的咖啡師、豆子即故事兜在一起,轉變為精神與價值的象徵,而有了大師手法也知道消費者喜好,iDrip本身也能成為一個DMP平台,讓傳統產業與數位結合,開發新消費模式。互聯網的紅利時代結束了、電商逐漸走向價格戰,許多東西開始走向過度生產及過度消費,葉建漢認為,現在創造一個讓消費者享受升級的體驗才是最為重要的。

iDrip未來要怎麼走?葉建漢希望一步一步來,第一階段先讓大家喝到世界冠軍口味的咖啡,打開大家對味蕾的覺醒,很多人因為第一次喝到的黑咖啡不好,就認為黑咖啡不好喝,他希望透過iDrip,讓每個人都能正確體驗到好咖啡的味道。第二階段會再深入開放到手沖專家及職人咖啡進駐,讓這些咖啡師的咖啡也能流通到全世界。

第三階段希望所有的咖啡都能在iDrip上出現,葉建漢透露,已經有不少咖啡店想要買iDrip的技術,未來如果開放平台進駐,在家也能喝到喜歡的連鎖店咖啡,甚至世界連鎖店;最後一個階段會考慮採用社群機制,讓所有消費者也能調整及設置自己的手沖習慣,採用自己的豆子手沖。

iDrip看起來不只是一台咖啡機,而是一個平台,葉建漢最後用手機來比喻,iDrip的技術就是咖啡界的iPhone,咖啡師就是APP,咖啡豆則是Content,平台只是一個接觸點,讓所有人在這匯聚。100年後,這些咖啡師的技術不會失傳,被記錄的手法數據會一直存在,世界冠軍們永遠都像站在你面前般,幫你手沖一杯絕世好咖啡。

圖文摘自:《廣告雜誌Adm》 第3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