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的個性演繹——流行永遠「反」著穿

撇開設計師身份,邱美寧的私著有著若有似無的叛逆,越流行的東西她習慣閃得越遠,樣子雖然非常女生,私下卻愛用藍綠色的 man 款大包,反差求變不怕獨特怪品味,同時卻也是非常能理解現實的人。常說做品牌花錢,她自己勇於挑戰冷門款式,除了討厭和別人撞包撞衫外,也因那些款式經常打折可以省下不少錢。這樣盡情的反骨,出其不意反著穿的選物邏輯,也許是因為其實夠了解自己。

文字=Stanley 攝影=侯俊偉

構思服裝的原點

以設計來說,為了延續品牌精神一季季做下來很容易會被制約,所以我每年都會做「NONESUCH MARKET」,這是一個不斷和新設計師聯名的企劃,我覺得穿衣服也是一樣,最重要的是你要抓一個你認真喜歡的東西。

對我來說,衣服不只是穿上,像我常用影像和文字來包裝衣服、幫服裝說話,它們通常比較kiang 以及不合理,甚至很反差、衝突或超現實,那是因為對我來說,比起服裝,更重要的是穿衣服的那個人。我常常覺得設計師這個位置,除了關注流行趨勢,更重要的是捕捉人從衣服裡面透出怎樣的訊息、和衣服產生怎樣的關係,你就是希望這樣的人站在你的眼前,會有一個假想的輪廓,那個輪廓很重要,這就跟「擇偶」很像,先天條件是另外一回事,我就是想要他不只是帥帥的站在那邊,他可能其實很宅,或講話很白爛、沒內容,但卻很有自己的氛圍。

選擇衣服的最高原則

有時候會叛逆地選擇冷門的顏色和款式,因為在路上撞衫撞包會讓我覺得自己很窩囊,除了因為自己是設計師外,也覺得自己可以撐得起冷門的東西。路上有錢的女子其實很多,基本款熱門款很快的大家手上都會有一個,所以不想跟別人撞單品的方法,就是我會想辦法找一個 vintage 的款式或自己改一個款式來穿。

衣櫥裡都是⋯⋯

我其實不會特別爆買,比起服裝我比較重視包包跟飾品,但其實名牌包也是一年才買一兩個,我本來就比較不是「流行的東西就一定要獲得」的那種消費者,會等到遇到真正喜歡的才會買,而且我發現懷孕後對於顏色選得比較深,包也買的更大一點,尺寸剛好可以遮一下肚子或是當作手拿包。

關於「穿好一點」的定義

其實我覺得「穿」不會是我現在最在意的,反而追求整體狀態的好,例如不隨便吃不健康、不好吃的食物,在乎生活細節、在意用的杯子,如果這些都無法呼應你穿的衣服和你背的包,那就算穿得再好也沒用。一個人穿得很樸實,但卻很懂得生活,那才是讓我覺得真的時髦的人,因為生活裡用的東西說實在並不會太貴,看的是你有沒有那個意識去選擇好東西在你生活中。

看過最難忘的一場秀

Raf Simons、Yasuko Furuta、Chitose Abe

常逛的購物網站

Fartetch、ANTONIA

圖文摘自:Shopping Design 設計採買誌 Issue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