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的不朽才華

撰文:克勞蒂亞.卡爾布 CLAUDIA KALB 攝影:保羅.伍茲、加布里爾.卡林伯迪 PAOLO WOODS AND GABRIELE GALIMBERTI

達文西在跟著藝術家安德利亞.德爾.維洛基歐當學徒的時候,完成了這顆金色銅球,打造銅球的經驗對他產生了深遠影響。山卓.史奇葉維寧從聖母百花大教堂頂端的圓球裡探出頭來,檢查雷擊造成的損傷。

一般都認為達文西〈蒙娜麗莎〉的畫中人是麗莎.傑拉迪尼,佛羅倫斯絲綢商人法蘭卻斯哥.德爾.吉歐宮多的妻子。每年有幾百萬遊客湧入巴黎羅浮宮,就為了一睹這幅畫。這幅畫被保護在一層厚實且必須定期清潔的玻璃底下,從未經過修復。

達文西在佛羅倫斯因為驚人的天賦而開始有了名氣,並接獲第一批委託。學者保羅.加魯奇說,達文西是「炫耀品,是權力的象徵」。義大利街頭藝人瓦歐特.康堤打扮成達文西,徒步前往烏菲茲美術館與遊客擺姿勢合影。

數世紀的時光在一瞬間相互衝撞,我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時刻。我來到溫莎堡參觀女王收藏的達文西畫作。

高聳的石牆外,觀光客或是自拍、或是在挑選紀念茶巾。石牆內、走過裝飾著嘴獸的拱門,達文西引領我回到文藝復興時期。

在堡內莊嚴的版畫室裡,我凝視著一本於16世紀末裝幀的皮製畫冊,彷彿能聽見藝術家的低語。畫冊的書脊厚達6.5公分,上面還有黃金裝飾。因過去世世代代留下了看不見的指印而顯得斑駁磨損的封面上,印的是:Disegni di Leonardo da Vinci Restaurati da Pompeo Leoni (彭佩歐.萊奧尼收藏之李奧納多.達文西素描作品)。

義大利雕塑家萊奧尼從達文西的忠實弟子法蘭卻斯科.梅濟的兒子手中取得了達文西的畫稿,裝訂成至少兩大冊。到了1690年,已就此得名的萊奧尼裝訂本已經成為皇室收藏,內含234張對開書頁,還有達文西那充滿好奇的心靈漫遊的旅程。

畫冊現已分裝成60盒收藏,「皇家收藏信託」的版畫與素描主管馬丁.克雷頓擺出精選的幾張書頁,達文西涉獵題材之廣泛躍然眼前,令人歎為觀止:植物學、地質學、水力學、建築、軍事工程、服裝設計、幾何學、製圖學、光學、解剖學。他以素描理解未知事物,用墨水、粉筆與銀筆探究宇宙之謎。

這些素描的清晰度令人屏息。最小的是還沒有拇指大的殘片,上面是淡淡幾筆勾勒出的女性身體。而最具代表性的,則是用紅粉筆與彎曲的平行細線溫柔地描繪出蜷曲在子宮內的胎兒。

他以精準的視覺呈現檢視一切:聖母衣服皺摺試畫、臼砲轟擊要塞、影子的本影與半影、一個頭骨、一顆心臟、一隻腳,以及各式各樣的面孔――從容光煥發的麗達到五官扭曲的老人。

「從達文西的某些素描中看得最清楚的,就是這種在不同主題間完全無拘無束的跳躍,」克雷頓說:「看見一個人的心智能以這種廣闊無比的方式運作,真的令人興奮不已。」

達文西想回答這一連串的問題:為什麼晚上看得到星星,白天卻看不到?一棵樹的樹枝與樹幹粗細的比例為何?分隔水與空氣的是什麼?靈魂在哪裡?打噴嚏、打哈欠、飢餓、渴望和淫慾是什麼?

雖然達文西的繪畫比較出名,但豐富的手稿與素描才能展現出他天賦的內在運作模式。那分別收藏在溫莎堡,還有巴黎、倫敦、馬德里、杜林與米蘭的圖書館,以及比爾.蓋茲私人收藏的7000張手稿,每一張都展現了他豐饒的心靈――各式各樣他測試過的假說,以及他踏上的智識、科學與哲學旅程。

紀念達文西逝世500週年的此際,這位藝術家的筆記本也經歷了一次復興。博物館換上了達文西手稿的展覽,學者也發表了新的分析,更全面、更深入地探索他的創作。

最值得一提的是,達文西的筆記內容也流傳到了他曾研究過的各個主題的專家手上,包括醫學、機械工程與音樂。這些專家回溯數個世紀,探究達文西的作品,為他們自己的研究取得新見解。達文西的筆記本顯示還有太多事物等待我們學習。

藝術史學家兼達文西學者馬丁.坎普曾說:「就創作的範圍、理論思考的天賦與視覺張力而言,達文西可謂前無古人,同時代也無人能比。而據我們所知,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也後無來者。」

1452年4月15日,達文西出生在托斯卡尼郊區、位於佛羅倫斯與比薩之間的山間小鎮文西附近,他的雙親並沒有結婚。一般都認為他的母親名叫卡特莉娜.迪梅奧.利皮,是當地的農婦。他的父親皮耶羅.達文西先生則是地位高尚的公證人――如果李奧納多不是私生子,家人應該也會期望他從事這個職業。

文西鎮提供了充滿啟發力的環境。從鎮上的12世紀城堡頂部露臺往外看去,現今托斯卡尼一帶的風景仍與達文西年少時一樣:橄欖樹林、蒼茫的丘陵,還有一座離義大利西海岸不遠的山。

在文西鎮,這片景色就叫做orizzonti geniali,也就是「天才的視野」,李奧納多博物館的史黛法妮亞.馬渥里說――這典故源自達文西與這片他童年時浸潤其中的地理環境。不同的地形拼湊在一起、組合成協調的整體,反映出達文西在大自然中追求的連結:能整合宇宙的模式。

達文西的父親可能在他青少年時期發現了他的藝術才華,還把達文西的素描給了藝術家客戶安德利亞.德爾.維洛基歐看。維洛基歐同意收達文西做他在佛羅倫斯工作室的學徒。

達文西從一開始就表現得比同門師兄弟出色,也很快便搶走師父的風采。目前已知達文西最早的獨立作品是1473年的亞諾河谷筆墨風景畫,那年他21歲。不到幾年他便接到第一批委託:領主宮內禮拜堂的祭壇裝飾,以及為奧思定會修士畫一幅〈賢士來朝〉。

達文西留下的個人回憶記述很少,但我們對他仍有些許了解。幾乎可以肯定他是同性戀者。他喜愛動物,會在市場買下籠中鳥放生。他是長相俊俏的左撇子,身穿玫瑰紅束腰短袍,擁有令人欣羨的歌聲、熱情洋溢,又有社交手腕。他會是晚宴上十分令人愉悅的佳賓,雪城大學的藝術史榮譽教授蓋瑞.瑞奇說:「他不是那種深不可測、老在沉思,又愛發牢騷的天才。」

達文西46年的藝術生涯多在佛羅倫斯與米蘭度過,他致力於追求各種知識。他學習拉丁文、蒐集詩作,還讀歐幾里德與阿基米德。旁人欣然接受眼前所見,他卻審視細節――幾何的角度、瞳孔的放大――從一個領域跳到另一個領域,同時尋找兩個領域之間的關連。他素描花朵與飛行機器、為他的贊助人設計戰爭機器、用孔雀羽毛製作禮服裝飾,還構思了讓佛羅倫斯與比薩之間的亞諾河改道的工程。

達文西使用由右至左的工整鏡像書寫文字,在紙張背面或角落記錄一切。如今這些紀錄有些是零散的紙張,有些則裝訂成今日我們所知的筆記本或手抄本。書寫內容沒有明顯順序,就算是同一張紙上的內容也是如此,而且相似主題常出現在相隔數年的不同紙張上。每次他觀察到什麼事,腦中就會浮現某個問題,接著又帶出另一個問題。佛羅倫斯伽利略博物館館長保羅.加魯奇說:「他是橫向思考的。」

我們很難理解達文西這種無與倫比、能超越前人成就的能力。其實他是靠著不斷反覆詰問研究主題,並推翻自己原本的判斷而達成的。在《萊斯特手稿》中,達文西探索了水如何抵達山頂,最終否決了他原本認定是熱把水往上吸的想法。相反地,他了解到水是透過蒸發、成雲、然後降雨這個過程不斷循環。「比發現山間溪水如何運作更重要的,是發現自己發現的過程,」傳記作家華特.艾薩克森說:「達文西協助發明了科學方法。」

對達文西而言,科學準則――觀察、假設與實驗――對藝術也至關重要。他流暢地遊走在這兩個領域之間,用這個領域中學到的知識來補足另一個,維吉尼亞大學藝術與人文學院副院長弗蘭卻絲卡.菲歐拉尼說。達文西最偉大的天賦便是將知識視覺化。她說:「這就是他的特殊才能。」

再也沒有比達文西的解剖學研究更能清晰證實這點的了。他解剖人類屍體,用立體方式解析裡層的肌肉組織。和達文西同年代的人都會研究肌肉與骨骼結構,以改善對人體的藝術表現方式。「但達文西更進一步,」住在羅馬的科學史學家多米尼哥.羅倫薩說:「他研究解剖學的方式,已經是真正解剖學家的方式了。」

達文西畫筆下的一筆一畫,都以他筆記中蒐集的科學資料為基礎。他的解剖學研究鑽研了臉部表情的生物學。是哪幾條神經造成「皺眉頭」或「噘嘴、或微笑、或驚愕」?他在筆記中提出疑問。他揚棄了傳統的輪廓描繪,而是使用名為「暈塗法」的技巧來柔化人物與物體的邊緣。敏銳的觀察力讓他能描繪出筆下人物的情感深度,讓他們顯得有感性與意識,而不是僵硬死板。

然而達文西的創造才華也是要付出代價的。他不斷延宕完成期限,惹惱了贊助人,而且他有許多作品最後都沒完成,包括〈賢士來朝〉與〈聖葉理諾在野外〉。學者將這種狀況歸咎於他熱愛探索新主題以及他的完美主義。另一個原因是,做某件事情的挑戰比滿足旁人要他把事情做完的期待更重要。對達文西來說,過程才是重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素描暨版畫收藏負責人卡門.班巴赫表示:「結局其實沒那麼重要。」

的確,達文西透過他在筆記本中研究的事物獲得愈多知識,在他的藝術中就愈難看到終點線。「持續作畫的同時,」班巴赫解釋:「他也了解到一個人可以創造出如此細微的色調漸層,從最高、最強烈的亮度到最深沉的陰影。」以X光分析達文西的畫作揭露了大量的修改痕跡,稱為「原作再現」。無限成為非常真實的概念,並產生實質影響:總是有更多可學。

這或許也能解釋為什麼達文西從未出版他的筆記本。他計畫要完成針對許多主題的專文。但結果他的草圖與手稿都留給了忠實友伴梅濟來整理分類。達文西死後數十年,他的原始手稿有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很可能都遭竊或遺失。直到18世紀末,他尚存的手稿才多數開始獲得出版――而達文西過世已兩百多年了。也因如此,羅倫薩說:「我們對達文西身為一名科學家的遺產所知很少。」達文西的探問、假設與發現,就交託給了那些追隨他腳步的人。數世紀之後,我們仍在追趕他的步伐。

圖文摘自:國家地理雜誌 No.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