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手作復古大眾藝術潮 CLAIRE MARTINE

by Jesper Shen

1956 年,人稱 Daddy Pop 的理查‧漢彌爾頓(Richard Hamilton)以「是什麼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的拼貼藝術開啟了風靡至今的普普藝術史。帶著情色惡趣味的男女被安排在貼滿各式海報、標語、電視、收音機等符碼的空間,像是宣告藝術大眾化時代的來臨,男子手中巨大的棒棒糖包裝上的「POP」,是 lolipop 也是 popular,更是後人為普普藝術起名的關鍵,而這幅象徵性的作品也是至今最廣為人知的拼貼藝術(collage)作品。

誠如漢彌爾頓的宣示再乘上網路世代崛起,大眾藝術遍地開花,有著無法忽視也不想錯過的絕對吸引力。如今在資訊快速傳遞的大眾效應下,Andy Warhol 的十五分鐘成名機會正在發生,任何人都能成為理想的自己,包括做個藝術家。

出生法國的年輕拼貼藝術家 Claire Martine 居住在南法蒙彼里耶(Montpellier),這裡被視作法國大學城,每五位居民就有一位是學生,讓蒙彼里耶相較其他城市多添了幾分活絡氣息。原本只把拼貼藝術當作日常舒壓樂趣的 Claire Martine 在朋友百般說服下決定將作品公開,從經營 Instagram 到成立個人網站,並在 2016 年蒙彼里耶當地的藝術機構 La Fenêtre 的「Chip Chop」展覽首次展出作品,並在明信片銷售上獲得成功的反響,這也應證了網路世代在藝術界是可以很有影響力的。

從新興網路崛起的 Claire Martine 有著一顆崇尚復古手感的心靈。作為拼貼藝術,使用的媒材是藝術家表達思維最直接且有力的介質。Claire Martine 作品中的素材幾乎都來自七〇年代前的法國時政週刊《PARIS MATCH》。印刷技術來到七〇後進入了數位化時代,在紙質上也有了更多的選擇,或許是厭倦了過分精緻的現代生活,Claire Martine 對七〇前帶有手感的復古圖像情有獨鍾,這種粗糙感比起俐落地看不見網點的高清線條來得有人情味。而對《PARIS MATCH》的選擇只因出版數量夠多夠龐大,源源不絕的素材讓Claire Martine 愛不釋手,古靈精怪的性格反映在作品上也成為了強烈又帶有幽默感的風格。透過本期的訪談,瞭解 Claire Martine在數位時代下新生代大眾藝術的復古新思維。

圖文摘自:PPAPER Issue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