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某些當下必須留待回顧才能真正感覺到美好。一次世界大戰後,戰爭的殘酷對西方國家留下了深刻的身心創傷,他們回想起戰前的那一段寧靜而快樂的時光,稱之為「La Belle Époque」(美好年代)。
La Belle Époque 是自 1870 年代初期至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為止,當時西方國家上流社會處於對前景樂觀、經濟繁榮、科技發達的時期,殖民也帶來龐大的利益。而此美好年代的中心是當時在法國第三共和政權下的巴黎,除了 1989 年舉辦萬國博覽會與巴黎鐵塔落成宣告法國工業的強勢,各種形式的藝術更是蓬勃發展,文學、音樂、戲劇、視覺藝術百花齊放。1869 年開幕的 Folies Bergères(女神遊樂廳)是一間位於巴黎第九區的夜總會劇院,她因 La Belle Époque 時期的美好而留名並且成為法國與巴黎生活的一個符碼,她代表了多采多姿的夜生活以及其中的脫衣舞、爵士樂、流行樂、喜劇脫口秀表演,直到現在我們都還能在 rue Richer 32 號上看見她的倩影。
2016 年 5 月,歌頌著巴黎的 La Belle Époque,懷抱著重新解碼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巴黎第九區風華的理想,巴黎新世代旅館家 Adrien Gloaguen 的 Hotel Panache 開張。位於 rue Faubourg Montmartre 與 rue Geoffroy Marie 兩條街交錯的三角地帶、19 世紀 Hôtel Opéra-Madrid 舊址之地,距離 Folies Bergères 僅 200 公尺,Hotel Panache 像是一個立足於街角的三菱鏡,反映了巴黎第九區豐富的白晝生活,與神祕魅惑、綴以異國風情的夜晚生活。以「neighborhood hotel」自居,Hotel Panache 以旅館加餐廳的型態呈現,一樓採用核桃木、大理石、黃銅、馬賽克磁磚來連結兩個功能,客房與各樓層用海軍藍、森林綠與煤灰色在白色基底上統一氛圍,旅人與居民都能在此找到最舒適的位子。
操刀室內裝潢的 Dorothée Meilichzon 以同樣是位於三角地帶的紐約標的建築 Flatiron Biulding 熨斗大廈為靈感,客房充斥著幾何印花與箭形設計,並且隨性地加入她個人的戀物癖,如玩弄線條的節奏感喜好以及在書桌或床頭桌添加裝飾品的玩心等等,而房間內也瀰漫著十九世紀末 20 世紀初 Art Nouveau 新藝術運動的味道,圓燈泡、致敬 1900 年代的訂製不鏽鋼床頭板、Ericsson 1931 電話複製品⋯⋯,活力而有機的線條搭配材質和形式的對比強化了現代感,創造出具人情味的當代風格。
開幕一年,Hotel Panache 已經被評價為現今巴黎最酷且 CP 值最高的旅館之一,她那讓人感覺舒適的時髦潮感非常巴黎,一種既酷又怪,說不上來的 stylish,純屬於巴黎街頭,關於巴黎的過去與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