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電影人反歧視女性大會

在洛杉磯開大會,與會者通常都是私募基金的老闆、好萊塢經紀人,討論的也都是產業界的大問題,但就在前不久,位於洛杉磯西好萊塢的太平洋設計中心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大會,與會的44位嘉賓都是電影產業界的領袖。他們關閉了手機,將他們昔日的矛盾扔在一邊,一起討論一個通常媒體都不會想到的問題:女性缺失的問題。這種缺失不僅表現在攝影機前,還表現在攝影機後。

這次大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想讓與會者達成關於性別偏見的某些共識,在持續兩天的會議中,與會者大致上達成了共識,都認為問題確實存在,繼而必須採取一系列措施以扭轉這種局面。

「人們在那裡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辯論,討論性別問題,」非盈利性組織Women in Film的主席 Cathy Schulman說道。「這不是一個可恥的過程。我們不是說,『你們都是壞蛋。』我們是說,『這是你們現在的狀況。我們這樣也很久了。現在需要腦力激盪,改變局面。』」

這次與會的經理人來自華納兄弟、獅門、驚奇、夢工廠動畫等好萊塢 最有實的電影公司,而且著名的經紀公司CAA(Creative Artists Agency)、WME(William
Morris Endeavor)、UTA(United Talent Agency)也都派了經紀人參加。促成這次會議的是非盈利性機構Women in Film、日舞學院(the Sundance Institute)。

「關於在攝影機背後工作的女性數量,我們年復一年看到的都是同一個資料,」日舞學院的執行主管Keri Putnam說道。「我們談到的情況是,我們已經拿到了大量的資料,現在該是採取一點具體行動的時候了。」

最近幾個月來,美國媒體一直有傳出一些關於性別歧視的言論,而且聲浪越來越大,原因是發聲者的份量都很重。在十月,當紅女星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譴責在好萊塢男女演員工資待遇的巨大差別(索尼影業洩露的郵件顯示,演出《瞞天大佈局》American Hustle,她的收入要比其他男性演員少很多)。

一些電影公司的所作所為顯示,聘用女性擔任導演或者編劇的機會越來越低。

「關起門來說,一些電影公司的人會說,『我們知道我們有問題,』」WME的股東Adriana Alberghetti說道。「我們怎樣才能夠讓更多女性站到攝影機後面去?」

這次會議中就此達成的共識是,除了繼續推進認可制度外,有相關組織願意舉辦一些專案培訓課程,以消除性別偏見。另一方面,還有一些與會者同意 開設配對課程,幫助剛入行的女性影人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在兩天的會議中,與會者還收到了一份由南加州大學傳播學院提供的研究資料,該資料顯示,2014年最賣座的100部電影,女性導演的比例不到2%,女性主演的比例只有21%。

「這是一個顯得有點瘋狂的資料。一點都不理性,」獅門影業的主席Erik Feig說道。「這是很糟糕的一個狀況。」

Erik Feig在獅門之前是在頂峰娛樂(Summit Entertainment)當經理人,他為這家公司籌畫了《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該片讓凱薩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成為第一個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女導演。該公司另一套賣座系列片《暮
光之城》也是女性主演。

「你為何要搶銀行?」Feig引用了著名銀行劫匪Willie Sutton的話。「因為裡面有錢。從道德,從社會立場來看,這樣做不對,但從資本主義的立場看,這麼做沒錯。」

與會的電影從業者有女性導演凱薩琳哈德薇克(Catherine Hardwicke)、金柏利皮 爾斯(Kimberly Peirce)、「女子監獄」Orange Is the New Black出品人Jenji Kohan、《飢餓遊戲》製片人Nina Jacobson、前影藝學院主席Sid Ganis、現任編劇工會主席Howard Rodman。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Fifty Shades of Grey的製片人Mike De Luca說,他離開會場後讓經紀人列個了一個他操盤的電影的導演候選名單,結果50%是女性。

「人們總是說沒有足夠的女性候選名單,」De Luca說道,實際上他為《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聘用的導演珊泰勒強森(Sam Taylor-Johnson)就是女性。「這完全是在胡扯。有太多的候選人。你得把目光多放在獨立電影、廣告界,她們都在那裡等待著呢。」

圖文摘自:iLook電影雜誌 0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