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被購併的3檔IC設計股

◎張文赫 CSIA

全球需求大不如前,加上紅色供應鏈崛起提高產能自製率,在有限的市場大餅爭奪下,競爭愈趨激烈,國際大廠為了在有限的時間、成本下提高競爭力,購併就變成了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因此近年全球掀起了一股購併風潮。

全球購併風潮興起

今年初,蘋果晶片供應商Avago以370億美元天價收購博通(Broadcom),在當時已是震驚半導體業界的最大購併案,緊接著英特爾併ALTERA、思智浦(NXP)併微控制器廠FREESCALE、觸控晶片廠SYNAPTICS併入瑞薩電子旗下顯示器晶片廠瑞力(RSP),一直到今年10月,Dell正式宣布將以約670億美元(2.1兆台幣)買下EMC,這宗購併案再度刷新了科技史上最大金額,而這股風潮已蔓延到了亞洲。

中國政府決定砸下6000億人民幣成立基金,傾國家力量扶植半導體產業,用來提高自製率取代進口,現階段在IC產業,面板、手機及電腦相關晶片極需大量人才,因此透過挖角與購併雙管道策略加速侵略全球市場,而不需要大量資本支出的IC設計就成為首選下手目標。

過去台灣晶圓代工產業興起,幾位工程師就可以組成一家IC設計公司,設計出各種數位與類比IC,再交由台積電或聯電這種晶圓代工廠製作,這類小型IC設計公司經過長年的累積成長為聯發科這樣大公司。紅色供應鏈崛起,原本靠購買台灣的IC製作各種電子產品,改為在中國當地成立IC公司自行設計,並扶植當地的晶圓廠生產,對台灣的IC設計公司產生極大的威脅,讓IC設計毛利率愈來愈低,小公司則面臨倒閉,大公司則岌岌可危,逼得手上還有1958億元現金的IC設計大廠聯發科,也不得開始購併IC設計公司來壯大自己實力。今年4月,聯發科併入影像處理晶片廠曜鵬,8月再購併利基型記憶體廠常憶,緊接著8月底購併小型驅動晶片廠奕力,9月更以每股195元,共斥資293億購併類比晶片大立錡(6286),穩居全球第2大晶片廠商。

紅色供應鏈也搶著買台灣公司

紅色供應鏈已對台灣具有潛力的公司伸出觸角,但政府規定限制其持股不得具實質控制力,當然紅色供應鏈也不是省油的燈,既然不能直接買下公司,那就買旗下看好的部門,今年初IC設計廠凌陽以3.3億元將虧損的機上盒(STB)晶片部門賣給中天聯科,並將以2.95億元參與中天聯科現金增資案,取得16.67%股權;

完整精采內容,詳見《萬寶週刊》11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