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中國十一黃金周7天假期裡,中國遊客的足跡踏遍全世界,有朋友圈中發照片感歎連躲到北歐山坳小村裡都可以看到中國遊客。中國的旅遊消費能力在連續10年強勁增長後,2012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旅遊消費國,年年的海外消費額度都創下紀錄,2014年已經突破了萬億人民幣,而這個驚人的數字,僅由約1.09億出境旅遊人次達成,約總人口的8%,隨著中國小康,以及富裕人口逐年增加,可以想像未來幾年這種猛烈的消費情況將成為常態。
這代的中國是一個複雜而矛盾的族群,一邊對日本深惡痛絕,在國內堅決抵制日貨,一邊假日大舉出遊日本,對日本各種物品的狂掃,使得日本人還發明了一個新詞「暴買」,來形容中國人對日本物品的消費情況。這次十一的買氣亮點從香港明顯轉到日韓,食品是成箱購買,日本製的馬桶蓋也是熱銷品。
而香港「占中」活動之後的第一個黃金周,含金度明顯消退,當臨近日、韓、台灣,遠如歐洲、美洲迎接「買買買」的中國遊客之際,曾經的購物天堂-香港,迎來的卻是一場空歡喜,原本大排長龍的名店門前只有零星人群,還有些著名餐廳生意比往年十一掉了7成。當中國逐漸壯大,香港的光環也隨之消弱,加上新加坡大有取代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之勢,在經濟上香港倚賴大陸日深,但情緒作為上卻紛擾不斷,香港未來出路與定位也使得港人憂心。今年的十一,港人說是「最糟糕的一個黃金周」。
部分港人極端厭惡一些中國遊客在香港的不文明舉動,這種社會情緒,也使得中國遊客卻步。中國境外消費的力道之大,已經開始影響了全球,中國人的購物偏好,也成了國際名店商品策略的重要指標。各國在欣喜中國的消費力之餘,也見識著各種中國遊客的不文明,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插隊、自助餐廳浪費食物等的情況,不但在國際,就是在中國國內也受到許多人的抨擊,對於這種情況,我覺得有個在行銷以及新創產品上使用的名詞「灰度」,很能代表。
「公司在做產品定義時,這產品不是黑就是白。但在互聯網產品的定義是由使用者決定的。所以一開始,不是黑也不是白,有一個灰度的週期。在這個灰度週期裡,讓用戶的口碑決定它是生是死,是白還是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