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告別之後得滿滿珍惜

撰文/葉小慧 攝影/吳億祺

用電影說故事或許無奇,若用電影讓人能感同身受,那是一段生命的深刻回憶,《百日告別》讓我想起因車禍過世的父親,整場電影下來滿臉的淚水從未乾過。林書宇說,他一開始並沒想要拍成電影,當他失去了他太太,也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完全不想工作,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直到在殯儀館拜飯區被一個女人抽離了自己的空洞。

「後來,我沒有遇見她,但我開始揣想她這一百天來可能的種種,她是如何面對她的失去、她的悲傷,她是如何走過來的。因為我知道,即便身邊有太多關心與支持我的朋友,但也許只有她,可以理解我這段時間以來的痛苦與掙扎,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林書宇在臉書上寫下啟發的過程,直言那時也沒辦法做任何事情,就寫吧,希望寫出其他人如何面對失去的故事。

從寫出想法到認真寫劇本,是在鈕承澤《軍中樂園》當副導演結束後開始,花了半年完成劇本。讓身邊朋友看完劇本之後,林書宇發現每個人跟他聊的不是電影,都是他們自己的人生觀或一段生命的回憶,而且可以從劇本內得到釋放、釋懷、陪伴等正面力量,這時候開始覺得有被拍出來的價值,就與製片劉蔚然等人進行討論及準備。

聊完天 男主角就是石頭了

關於男主角石頭,林書宇早在電影《星空》就與他合作過,《星空》的主題曲也是由石頭所寫,除了緣分,主要因為石頭很符合她心中想像的男人。林書宇坦言,第一時間有別的人選,也曾質疑石頭是否做得到,等到他讓石頭看了劇本,凜個人聊的不是劇本,而是聊角色、聊生命,「聊完之後就覺得是他了」。

當林書宇找上石頭,石頭一開始是忐忑與擔心,他過去幾度接觸電影,大部份是客串,或戲分較少的男二,擔任《百日告別》的男主角,他不知道自己掌控整部片的能力是否足夠,特別是他發現林書宇對這個故是付出相當大的心力,拿出劇本時就會聯想,這男主角會不會是林書宇,而他又要如何演出、傳遞也許是林書宇翻版的男主角「張育偉」。

即使自己心中有所疑問,但石頭很喜歡挑戰,從玩音樂、寫書到運動,他都自己嘗試極限,加上他也喜歡演出,不管是在舞台上或是螢幕上,拿到這個劇本就應該去挑戰,然後從過程中得到快樂,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就決定接下這個角色。

張育偉不是林書宇的翻版

石頭自己沒有失去親人的親身經歷,但拍戲的許多過程當中,林書宇並沒有要把男主角當成他的翻版,而是帶著石頭認識這位男主角張育偉,過著張育偉的生活,試著想像每個生活細節甚至興趣。石頭指出,張育偉的設定是喜歡重型機車,因此戲裡張家書桌上有重型機車的模型,只是電影鏡頭上看不到。

石頭也真的在戲裡張育偉的家中生活了一陣子,他蜜著眼睛都知道書房在哪、廁所在哪。而且這個家裡的佈置,沒有因為拍攝變動過,都是自然而真實的,這個家裡面曾經很溫暖很快樂。石頭在電影中與柯佳嬿夫妻對戲,林書宇沒設定怎麼演,連張育偉是如何痛苦與悲傷,都讓石頭自己詮釋。

「當我知道張育偉如何幸福,就會想像他的失去。書宇在這部片開始就建構了育偉很幸福的情況,等於已經建立完整的生命給我,包括即將有小孩、老婆是鋼琴老師,家裡環境都很好,告訴我很美好的東西,通通擦掉的時候就很難過。」石頭就這樣完全進入了張育偉這個角色的心態,而不是林書宇的。

「所以我沒在頭七夜的時候出去打電話給誰。」林書宇笑著說,強調張育偉真得不是他。

但林書宇有一天意識到一個巧合,大部份的演員,不管是石頭、林嘉欣、柯佳嬿,還是扮演石頭同事的蔡亘晏,全都是為人父母的年輕爸媽,這些人生命當中都有另外一個生命要負責任。

他想要找成人,因為成人懂得另外一個生命重要過於自己的那種感情,而做父母的尤其會有這種情感,當這麼重要的東西被剝奪的時候,任何人都會有同理心,能夠理解這種疼痛,即使不是自己在親身經驗。

從音樂過渡到演戲,並且成為電影男主角,石頭老實說「覺得做音樂比較輕鬆」,因為音樂不管是作曲或表演,其中的情感都屬於自我的,來自他所感知的這個世界,可以讓他很容易感受今天是興奮、快樂亦或悲傷;但戲劇需要花很多心思了解一個角色,必須釐清所有人的背景,以及可能給出的任何反應,然後直接回應表現,會讓腦子打結很長一段時間。

「有很多情幹是你本來不想要觸碰的。」石頭表示,在演奏或唱歌過程當中,你的崩潰畢竟會變成音符,這些都會是可以表現的東西,吉他還是得演奏出聲音,而表演依然得站在台上。但戲劇不是這樣,當角色崩潰就是瓦解,精神上的赤裸通通讓人看到,而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這樣,所以對他來說,演戲比做音樂困難很多。

圖文摘自:潮人物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