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鉅堯
CSIA
過去,在全球市場中,「Made in China」代表了成本低廉、價格便宜,但有些時候,產品的品質卻顯得良莠不齊。
但在
除此之外,中國也將藉著打造自有的CPU與處理器,促進內地半導體業發展,而中國除了推動高通(Qualcomm)與中芯國際(SMIC)的合作關係,也讓Intel宣布投資15億美元,取得先前已合併展訊及銳迪科微電子(RDA Microelectronics)的清華紫光集團約20%的股權,使得中國半導體發展日漸茁壯;除此之外,由華芯投資、國開金融、中國煙草等公司出資成立,發展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首期1200億人民幣也募資完成,未來則計畫擴大至6000億人民幣規模,並已衝擊到台灣半導體供應鏈。
去年10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德國,與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雙邊政府協商,共同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並針對「中國製造2025」議題進行討論,目標將中國打造成未來具有全球領導力的製造業強國,後續將採取「8大行動」,包括資訊技術與製造技術完美融合,將生產線智能化、效率化;推動產業間技術共同研發,打造互助供應鏈;加強基礎建設,穩固交通、材料、運輸等多面向發展,提升整體產品品質水平…等,進行製造業大改革。
德國工藝品質一向受到全球肯定,除了汽車工業舉世聞名外,鋼鐵、機械等重工業也占有全世界一席之地,其中汽車業的Benz、BMW除了動能、外觀、操控性近趨完美外,德國人的品質要求當然不在話下,而德國品質協會主席約爾根在先前接受訪問時便表示:「中國產品將在未來20年超越德國。」姑且不論這句話會不會實現,但中國產業技術提升的速度的確是快得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