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饋(feedback)是關於你的行為、表現、結果的意見。《績效!績效!PartⅡ》一書提及,研究顯示,回饋是人類行為中,持續產生優秀表現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就像投籃,如果你投的每一球都不知道結果,就算始終都沒投進,也無法判斷是否應該修正動作,在這種狀況下,人們通常會維持原本(無法進球)的做法。
主管或許以為,讚美員工的好表現,比指出員工的缺失要容易許多,而且員工應該也比較喜歡聽到正面的肯定。然而,《問題員工背後的解答》一書指出,每個員工都有某種不能被剝奪的權利,其中一種,是得到回饋意見的權利,無論績效表現超越預期或偏低,「員工都有權知道。」
主管提供意見回饋給員工,不但是員工的權利,更是主管的義務,因為缺乏回饋是績效不彰的主要原因之一:主管如果不告訴員工做得好不好,員工就不會做任何改變。因此,即時的回饋可以讓表現不佳的員工,及早改進,有朝一日或許能成為明星員工。
當然,回饋不只是指出員工的缺失或弱點而已,當優秀員工有好表現時,也要適時地給予鼓勵與支持,讓他們有動力繼續為公司努力。
就算是再中立、客觀的評論,只要是具爭議性的討論,都容易使員工變得自我防衛或激動。因此,不論要處理的問題是什麼,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要公開討論」。主管辦公室或方便一對一談話的安靜場所,都是合適的地方。
《績效管理立即上手》一書提到,在績效管理過程中,衝突發生在所難免,但是把握以下4個重點,或可將傷害降至最低:
有時候衝突在所難免,但是用語或語氣使用不當所造成的不必要衝突,卻是應該避免的。《績效管理立即上手》書中提出了主管在提供意見給員工時,應該避免的4種不適當用語:
面對主管提出的問題,員工心中常會做出錯誤的詮釋,包括:你認為我不值得信賴、你不喜歡我、你覺得我能力拙劣、你打算採取懲戒行動等。
善用「對比」的技巧,將有助於化解員工心中錯誤的想法,做法如下:首先,想像對方可能產生的最糟糕的想法;接著,立刻解釋這不是你的意思;最後,解釋你的意思,形成對照比較。舉例來說:「我知道你已經盡力在改善你的業績,我對你的努力感到滿意,請別以為我沒看見你的進步,或不以你的進步為傲,我只是想和你分享一些學習的方法……
管理大師道格拉斯‧麥克理格(Douglas McGregor)曾指出,績效考核最大的兩個障礙是:(1)主管不願批評部屬,更不願因此引發衝突;(2)主管普遍缺乏溝通技巧,不能明瞭部屬的反應。
主管可透過以下5個步驟,學會委婉又有效批評部屬的方法:
由於批評難免涉及情緒上的反彈,或引發防衛心理,《績效管理》一書提到能夠降低員工防衛心理的6個原則:(1)不傷害員工的自尊心。(2)不舊事重提。(3)不強迫認錯。(4)不諷刺員工。(5)不背地裡批評員工。(6)不比較員工。
面對情緒化的員工,主管應設法了解背後的原因,才能找出解決辦法。以下有4項工具可以鼓勵員工開口說出內心真正的想法:
文章摘自:經理人月刊 11月號 No.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