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霸!全球硬體創新軍火庫 台北 PK 深圳

蘋果發表Apple Watch,展現硬體產品的設計美感;Google以Android平台串連硬體,切入每日生活;小米從手機發跡,再接連推出小米盒子、路由器等產品,成了網路時代的新硬體品牌代表;知名募資網站Kickstarter上,各式智慧穿戴裝置正火紅,新創團隊個個摩拳擦掌,掌握新商機。我們正進入一個新硬體的年代,擁有硬體基礎的台北、深圳,各有其產業優勢,兩地如何創造機會,成為舞台上亮眼的新星?

採訪.撰文/詹子嫻 攝影/林衍億.蔡仁譯

硬體產業正在進行一場復興,讓硬體富有靈魂,不論是台灣談的「軟硬整合」,或是在中國正火的「智慧硬體」,都是復興的例證。

「從來沒有一個時候,硬體像現在這麼重要!」7月的AAMA台北搖籃計畫年會,Google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大聲疾呼:「軟體已是必備,而硬體是關鍵。」再將場景拉到北京,華為榮耀事業部總裁劉江峰於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直接點名:「移動互聯網下一個50億人民幣商機,將誕生於與物聯網、穿戴設備結合的『智慧硬體』。」

如此熱血的話,硬體產業久違了。先前談硬體創業,似乎是件沒前景、也沒錢景的事。iPhone、iPad一一摧毀諾基亞、惠普、宏碁傳統科技巨人,Google、Facebook或是剛赴美IPO的阿里巴巴,股價受到投資人追捧,這些震撼教育早已讓傳統硬體業者或創業者有新的體悟:產品必須有靈魂,而靈魂就是軟體、服務或內容。

怎麼做?運動攝影機GoPro、智慧手環Fitbit的熱銷、一家知名度不高的新創公司Roku,其串流影音播放硬體在美市占率打敗Apple TV、Google以32億美元高價收購Nest等,這些成功案例帶動了「用硬體實踐服務」的新浪潮。「軟體為王,硬體是體現服務的軀殼。」被譽為重新定義網路攝影機的新創公司DropCam創辦人達菲(Greg Duffy)一語道破。

14世紀,歐洲掀起文藝復興浪潮,反思古典的價值,找到「以人為本」的核心而重生;現在,硬體產業也正在進行一場復興,讓硬體以人為本靈魂,不論是台灣談的「軟硬整合」,或是在中國正火的「智能硬件」,都是硬體復興潮流下的例證。

這一波智慧硬體風潮興起於科技產業正在迎接新典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口中的下一件大事──物聯網,清楚指引了方向。網路巨擘們在行動網路領域的布局已基本完成,未來全球將進入4G大量布建期,隨著雲端服務、巨量資料(Big Data)服務逐步就位,自然需要各種硬體終端做為接口,各種新型式的硬體產品,無限可能的商機,吸引了一群懷有理想的創業者毅然響應革命。

 

群眾募資捎來春風

硬體創業不像軟體或App創業有創意就行,資金是相當大的進入障礙,「以前做硬體,身家要很雄厚,但透過群眾募資平台,讓新創團隊可以先拿到一筆資金,做小量生產。」蔚思創辦人方碩蔚點出關鍵。

群眾募資平台的興起,推了許多硬體新創公司一把。在Kickstarter上最有名的案例就是2012年的智慧手錶Pebble,原先Pebble在Kickstarter設定的目標金額是100萬美元,最後卻募到高達1,026萬美元(約3.1億元台幣),雖不能保證公司就此能存活下來,但至少解決了Pebble量產付錢給供應鏈的問題。

而Pebble的募資金額紀錄在今年被Coolest Cooler酷冰箱打破,Coolest Cooler集合了冰箱、榨汁機、藍牙音箱、LED照明燈、行李架等功能,共募到1,033萬美元,比當初設定的目標5萬美元,多了205倍。又是一個智慧硬體成功吸金的故事。

新創團隊將產品放在Kickstarter、Indiegogo、flyingV,或是中國的點名時間、眾籌網等募資平台,只要產品設計概念佳,就能獲得一般大眾的資金挹注。像是台灣OVO開發的電視盒在flyingV就募到超過350萬元,對新創團隊來說,是相當大的幫助,減少生產階段的資金壓力。

除了初期募資管道變得較多元之外,雲端技術的發展,也是降低創業成本很大的關鍵。OVO創辦人吳有順舉例,新創公司只要每月花一些錢,向Amazon等業者購買雲端運算服務,就可以快速啟動一個服務,不必再花大錢採購伺服器。

這一波軟硬整合的創業風潮起於矽谷,吹向亞洲,特別是台灣及深圳,兩地擁有電子硬底子實力、製造能力,吸引全球創業者前來合作,成為全球硬體創新的軍火庫。

 

亞洲雙城變身硬體復興軍火庫

亞洲雙城,各有其優勢,同樣都處在科技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不僅拚創意、拚速度,也互搶國際訂單及資金,瑜亮情結因此而生。深圳因供應鏈完整、擅長製造、成本具競爭力,加上有中國內需市場做後盾,不僅歐美團隊到深圳找供應鏈,當地創業之火更是快速蔓延,圈內人說,2013年是中國智慧硬體創業的元年,不論是工程師還是山寨手機崩盤後找新路的生意人,通通殺入。

而背後最大推手就是深圳政府,華為、騰訊都是上世紀的事情了,現在沒有一個能代表「新深圳」的世界級公司出現。這是深圳正在苦惱的問題,因此政府帶頭力推創客(Maker)文化,四處設立孵化器及創新園區,向中國及國際人才招手。

台灣的新創公司加一聯創就落腳在深圳西麗的新材料產業園區,從辦公室大片落地窗放眼望去,不是剛整好的空地,就是大興土木。加一聯創副總裁于世璿指著一塊空地說,那邊會蓋醫學院,中國南方科技大學旁邊也準備蓋大樓,讓合作的創新企業進駐,之後附近也會蓋大賣場,「中國政府速度極快,生活配套很快就能到位。」

在深圳發展10多年的于世璿說:「創業,人最重要!人才跟工廠一樣有供應鏈的,要照顧他們的房租、生活圈。」深圳市區房價高漲,對創業者負擔大,當地政府就積極開發新區域,加一聯創所處的大沙河創新走廊就是一例,租金1平方公尺3萬人民幣,比南山區的5萬人民幣便宜許多,利誘新創團隊進駐。

回到台灣,發展,向來就不是靠政府,而是來自民間和企業的能量,台灣擁有先進的半導體技術及供應鏈,這是物聯網不可或缺的技術,許多深圳新創團隊都不諱言,採用的晶片皆出自台灣,希望與台灣IC公司合作。過去台灣在PC產業累積強大能量,硬體研發、ID設計人才濟濟,不論是在產業技術、規模、品質、人才,都是台灣的優勢。

過去,台商前進深圳設廠,建設了當地,深圳用低廉的人力,為台商賺進財富;今日,台灣、深圳有志一同瞄準硬體復興的機會點,現在要賭哪邊能勝出還太早,雖有競爭,但也可以合作,台灣與深圳的關係從相互依存變成相互合作,讓關係更平衡。

 

近一年獲得投資的硬體新創公司:

Fitbit
時間:2013.8 地點:美國加州
產品:智慧手環
募資狀況:投資者包括SoftBank Capital、高通、SAP Ventures

百分之百
時間:2013.11
地點:中國深圳
產品:智慧手機
募資狀況:被百度收購

Misfit Wearables
時間:2013.12
地點:美國矽谷
產品:穿戴裝置
募資狀況:1,520萬美元B輪融資,由香港富商李嘉誠的Horizon Ventures領投

Nest
時間:2014.1
地點:美國加州
產品:智慧家居硬體、軟體
募資狀況:Google以32億美元收購

Oculus VR
時間:2014.3
地點:美國加州
產品:為遊戲設計的頭戴式顯示器
募資狀況:Facebook以約20億美元收購

咕咚網
時間:2014.3
地點:中國成都
產品:穿戴裝置、智慧體重計
募資狀況:由深創投領投的第二輪融資,規模6千萬元人民幣

Chronos Therapeutics
時間:2014.6
地點:英國牛津
產品:協助戒煙的穿戴裝置
募資狀況:獲3,200萬美元投資,投資者包括Canaan Partners、5AM Ventures、GE Ventures

Picooc
時間:2014.6
地點:中國北京
產品:智慧體重計和醫療健康服務
募資狀況:2,100萬美元B輪投資,騰訊、京東聯合投資

諦聽科技
時間:2014.7
地點:中國成都
產品:智慧路由器
募資狀況:獲迅雷、聯想投資

極路由
時間:2014.7
地點:中國北京
產品:智慧路由器
募資狀況:1千萬美元A+輪投資,由聯發科、凱鵬華盈(KPCB)投資

Nutanix
時間:2014.8
地點:美國矽谷
產品:新一代資料中心解決方案
募資狀況:最新一輪籌資超過1.4億美元

SmartThings
時間:2014.8
地點:美國舊金山
產品:智慧家居硬體、軟體
募資狀況:被三星收購,估收購價逾2億美元

整理:詹子嫻


圖文摘自:數位時代 245期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