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正賢
全球都在瘋iPhone 6,光首週預購就賣了2000萬支,在全球搶購的風潮下,更有專業機構樂觀的預期會賣出破億支的佳績,為什麼會有那麼亮眼的表現,有人歸功為大尺寸的面板規格,但在蘋果之前,大尺寸面板的手機早已林立,蘋果只是跟進而已,有人說蘋果品牌的威力,那到底是什麼威力讓蘋果迷趨之若鶩,我想絕對不是硬體的追求,因為在亮眼的硬體裝備上,其他手機廠都可以輕而易舉的複製,那如何讓蘋果產品與眾不同,重點在於自製的那顆A8處理器。也由於這顆獨特的處理器,讓蘋果避開高規低價的殺戮戰場,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電子股為什麼變成毛三到四的產業,就是因為無法差異化,如何創造不同,從原始的IC設計就不能採取通用的規格,於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C)的設計就成為未來的顯學,終於台灣又有一家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公司即將掛牌,那就是F-世芯(3661)。
過去我常分享一個心得給讀者知道,通常在海外以F公司回台掛牌的高科技業,不管是在技術上或是競爭優勢上一定都有可觀之處,因為海外的成本比台灣高出甚多,所以低毛利率的公司不易生存。
而談到公司的創業故事也十分傳奇,沈翔霖總經理20年前從大學畢業後,就跟著關建英董事長共事,而後並一起創業,在矽谷創業的最顛峰,順利將自己手創的公司Altius Solutions與知名EDA公司Simplex合併並上市,但如此成功的經歷,卻沒有降低2人持續創業的熱情,於2002年10月遠赴上海另起爐灶,總經理表示當年的上海,其實高科技人才的薪資仍十分低廉,對比現在不可同日而語,隔年正式成立英屬開曼世芯電子,配合業務的需求陸續在台灣、日本、美國設立子公司,其中台灣配合台積電的生產,更在竹北設立營運據點,與一般F公司為了符合台灣法令而至開曼申請控股公司迥然不同。
公司主要業務分成ASIC設計製造與委託設計(NRE),這對台灣的投資人可能很陌生,我舉例來說,一個電子產品在還沒有通用化IC問世或是廠商想做出差異化的要求,就要自己開一顆IC出來使用,但是即使對Sony這樣的大廠,為了單一產品而去建構一個幕僚團隊,人事成本過於高昂,除非產品的量非常大,否則都不符成本,更遑論小廠或是主力並不在電子業的其他品牌,…………
完整精采內容,詳見《萬寶周刊》10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