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太產業爆發 誰將起飛?

漢翔、晟田掛牌,引爆航太概念話題熱燒

◎周鉅堯 CSIA

預計7月22日以每股48元興櫃轉上櫃的晟田(4541),可望成為國內第1檔主攻航太領域的上櫃公司,去年EPS 2.23元的晟田,今年上半年營收4.96億,較去年同期成長2成,股價也在興櫃衝上80.69元歷史新高;而國內首家飛機製造公司漢翔航空(2634)也向證交所提出申請,預計今年第3季掛牌上市,並在7月22日同天舉行上市前業績發表會,成為繼台船後第2家國營事業民營化掛牌上市。

漢翔今年1~6月營收合計109.62億,較去年同期略減5.75%,國營轉民營化後,限制較少且經營策略將更為積極,加上近來由於原物料上漲及人力昂貴,國際航太零件供應商為了降低成本,陸續將採購訂單移往亞洲地區,而漢翔過去已與GE、Rolls-Royce等國際企業共同研發飛機零組件,在國內擁有百家下游廠商共同接單,未來隨著轉單效應持續發酵,台灣航太產業將成為台股新主流!

中國與印度地幅遼闊,為了擴大內需,除了鐵路外,國內航空班機需求也持續提高,加上廉價航空近年來蔚為風潮,新客機需求呈現逐年走高態勢,使得已通過國際客機品牌認證及占就近地利之便的台灣航太相關零組件供應商,未來在漢翔及晟田掛牌後,將帶動新一波「空中商機」,而台灣上市櫃公司中,誰又將突圍而出?後續有詳細評析。

航太扣件需求強勁 豐達科營運點火

全球航空製造體系主要分為:(1)大型飛機及系統製造商;(2)次系統(機體、引擎、航電);(3)航太零組件供應商。而根據全球客機龍頭波音公司描述,一架波音747大約是由600萬個零件組成,其中有一半的零件是扣件,且由於航太產品生命週期長,製造過程繁瑣,尤其引擎及相關零件的安全耐用程度至為重要,因此都需經過極嚴格的認證檢驗,才能打入國際航太製造商供應鏈。

台灣專注於生產航太級各型扣件的豐達科(3004),技術來自美國航太扣件製造商AVIBANK與台灣的專業團隊攜手研發而成,產品應用在航電系統、引擎結構體,並獲得美國飛機引擎製造廠GE及法國飛機與火箭發動機製造商Snecma的認證,成為亞太地區唯一被認證合格的航太發動機扣件製造商;豐達科航太扣件及車削件占營收比重80%,以鎳合金鋼扣件為主,訂單涵蓋新機型及維修市場,布局全面。


完整精采內容,詳見《萬寶周刊》10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