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倒的勇者Invincible Brave

呂偉智
生日:1979 年 3 月 19 日
身高:180 公分
出生地:新北市淡水區
轉入職業:2003 年
職業冠軍:2005亞巡三商盃台灣名人賽、2006台巡 Jaguar菁英挑戰賽、2007 台巡台豐公開賽、 2009日本挑戰巡迴賽 PRGR Novil CUP、2011台巡仰德菁英邀請賽、2011亞巡仰德 TPC 錦標賽、 2011亞巡三商盃台灣名人賽

站在從小到大練球的老淡水球場,呂偉智期許今年能夠繳出穩健的成績單,保住亞巡賽種子資格。

「面對光明,陰影就永遠在我們身後。」先後經歷生涯巔峰與病魔纏身,在呂偉智身上,我們看到了海倫凱勒(Helen Keller)這句名言的最佳寫照。

五月初的富國銀行錦標賽(Wells Fargo Championship),美國好手霍姆斯(J. B. Holmes)以一桿之差擊敗老將吉姆福瑞克(Jim Furyk), 喜迎他自2011年腦部手術後的首場勝利。

以擊球距離著稱的霍姆斯,三年前由於經常暈眩,檢查後確診為小腦結構缺陷,而先後進行了兩次腦部手術, 甚至還移除了一塊頭骨。沒想到禍不單行,復原後急著重返賽場、練習過量傷了左手肘,去年又弄傷腳踝,才下定決心好好養傷,並進行手肘手術。

歷經一連串的病痛打擊,這位32歲的肯塔基好手還是咬緊牙根站了起來,以職業生涯的第三場美巡賽桂冠,為堅忍卓絕的自己光榮加冕。 「這是一段漫長的旅程。我經歷了不 少高低起伏,能夠在這裡獲獎,感覺真的很棒。」霍姆斯在奪冠後語氣平靜地表示。

時空拉回台灣,2011年無疑是淡水 球星呂偉智的生涯年,單季包括仰德 TPC、三商盃台灣名人賽兩場亞巡賽冠 軍在內的三勝,讓他毫無懸念地贏得 年度台巡賽獎金王與最佳球員,並且在亞巡獎金榜高居生涯最佳的第九位。孰料,告別了風光的 2011 年,2012 年初就發現罹患了顱咽管瘤,而必須 面對重大的手術與漫長的復健過程。 從巔峰到谷底,如本土八點檔鄉土劇 般的灑狗血劇情,在呂偉智身上真實上演。

罹患腦瘤

「那是 2012 年的高雄公開賽吧!」呂偉智回憶道:「有一天老婆早上叫醒,她說開球時間快到了,趕快起床。我回她今天要打Pro-am,不用那麼早。她說你是沒睡醒嗎?你昨天已經打第一輪了,今天要打第二輪!我說哪有,明明就還沒開始打。她接著巨細靡遺地告訴我我第一洞打幾桿、第二洞打幾桿、哪一洞打得如何如何…我才開始有點印象,對喔!好像真有這回事…」

上述有點兒無厘頭的對話,突顯了呂偉智在 2012 年時的嚴重失憶症。於是,在某次到台北榮總追蹤肝指數的例行檢查時,經轉介進行了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答案揭曉,在他的腦部空腔裡長了一顆約 4.3 公分的顱咽管瘤。 醫師表示儘管沒有立即性危險,但最好還是盡快動手術摘除。呂偉智苦笑地說:「醫生跟我說那瘤是良性的,但它的行為是惡性的,因為它會到處亂竄生長, 而影響到你的腦部神經。」

突如其來的噩耗,讓呂偉智與家人都慌了手腳,也讓他原定的年度賽程被迫中止。「那時心裡真的很慌,畢竟是腦部手術,不知道開刀會不會順利,開完刀會不會有後遺症,要休養多久才能回到球場,或者回不去了。」 呂偉智淡淡地回憶道。「雖然醫生跟我說沒問題,休養幾個月就可以康復,但我後來發現沒有那麼容易,因為我是職業運動員,對於體力的需求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在農曆六月的最後一天進行完長達八個多小時的腦部手術後,呂偉智開始了漫長的復健過程,並伴隨著包括身體新陳代謝失調、男性賀爾蒙低落、尿崩症等後遺症,得持續吃藥並注射男性賀爾蒙控制。「那時真的很沮喪,不過,既然命運這樣安排,還是得面對。」呂偉智笑笑地說:「或許那是老天給我的警訊,不能太over,只能到這裡;不能贏太多,贏太多會出事…」

和呂偉智結褵多年的老婆莊惠鈞, 回憶起那段期間,做為家裡經濟支柱的丈夫生病,還得照顧兩個年幼的小孩,內心的壓力與無助感可想而知。

「當我情緒低落時,反倒是他以比較正面的態度來安慰我。」莊惠鈞回憶道:「大兒子也蠻懂事的,會主動照顧妹妹,加上又有婆家與娘家的幫忙,讓我們可以慢慢地去調適心情,以更樂觀的態度去面對。」

右手拿著三商盃台灣名人賽冠軍盃,左手抱著可愛的小女兒,兩者都是呂偉智生命中的最愛。

綠夾克得主

在老婆莊惠鈞的眼裡,呂偉智是個性溫和、沉默寡言又非常顧家的好丈夫。 除了比賽出門外,平常在家就是早上練球、中午回家吃飯、下午再練球,作息正常,還會幫忙照顧小孩、整理家務,偶爾還得以包容的態度讓老婆發發牢騷。在高爾夫圈子裡,呂偉智給人的感覺是個溫和有禮、不多話的職業選手,不管場上場外都是如此。 不過,溫和是形於內、顯於外的個性與修養,但他內心對於高爾夫球的熱愛,可是熊熊烈火了。 由於舅舅何明忠是職業選手,呂偉智自小和哥哥呂偉嵐有機會接觸高爾夫球,加上也曾打過高爾夫球的父親全力支持,讓兄弟倆持續往職業選手的道路邁進。「那時真的對打球很有興 趣,每天一放學就是去練球、打球,也很想和舅舅一樣贏得很多獎盃。」呂偉智回憶道。

2003 年轉入職業後,呂偉智在2005年三商盃台灣名人賽一鳴驚人,擊敗亞巡各路高手,並以26歲之齡成為這場賽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冠軍球員,穿上象徵榮耀的綠夾克。他笑說那場比賽的前幾週感覺就已經很好,不管開球、鐵桿都能隨心所欲,想打哪、球就往哪。「當時沒想那麼多,很緊張,但只想著要把球打好,也不知道該注意什麼,就矇著頭往前衝。」呂偉智說。

儘管這場勝利讓他對自己更有信心,但也因為得失心太重而打不出好成績,直到 2006 Jaguar菁英挑戰、以及2007台豐公開賽才先後站上頒獎台。不過,呂偉智認為,2010 年在日巡賽的歷練,儘管成績不盡理想,卻豐富了他的經驗與視野,是後來之所以能在 2011 年打出佳績的關鍵。「日巡賽場地的球道很窄、粗草區又長,果嶺硬又快,要打出好成績開球要直、推桿要好,而且每一桿都要很謹慎。」 呂偉智說:「等到我 2011 年回來打亞巡後,突然覺得球道很寬、果嶺較簡單,打起來很輕鬆,也就越打越有信心了。」

呂偉智和小女兒以及老婆莊惠鈞合影,已經念小學 的大兒子不在家。看看仰德 TPC 錦標賽的獎盃裡, 躺著他女兒最愛的巧虎與琪琪。

病癒復出

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Seneca)曾說過一句話:「對於上帝來說,最愉快的娛樂,莫過於看一個男人能否與不幸的命運抗爭。」或許,呂偉智就是被上帝特別「關照」的這個男人。從 2011年的巔峰滑落到2012年的谷底, 從頒獎台上的意氣風發變成病床上的低落消沉;不過,呂偉智對於高爾夫球的熱情,並沒有因此被澆熄。在按部就班地休養、復健長達十個月之後,2013年6月的PQI科技盃公開賽,睽違賽場許久的呂偉智,終於重新站上開球台。

「那感覺就像是生涯第一次參賽般的興奮。」呂偉智說。

雖然體力與肌耐力還沒恢復到全盛時期的六、七成,但憑藉著一股想重新站上賽場的強悍意志力,呂偉智還是順利地打完四天比賽,而且寫下並列第七的好成績;緊接著下一場的昇恆昌 TPGA 錦標賽,並列 13 名的成績也不錯。從結果看來,因病休養近一年的呂偉智,球技並沒有生鏽多少;不過,看在老 婆莊惠鈞的眼裡,卻有點擔憂。「他當時的體力 真的還不夠,我看他週四打完第一輪整個人就累 癱了,完全靠意志力在撐。」莊惠鈞說:「我知 道他求好心切,但我還是希望他的腳步慢一點, 別太急,成績順其自然,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進入 2014 年,在中醫的長期調養與體能的逐步 恢復下,呂偉智自認身體狀況已經恢復了七八成, 技巧面和過去相比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笑說 因為休養期間整天看著高爾夫頻道學技巧,球反 而打得更直了。「現在就是推桿的手感還差一些, 而且耐力與續航力有點不足;大概打到第 15 到 18 洞時,專注度就會下滑,容易發生失誤。」呂 偉智說:「今年的目標就是盡可能保住亞巡種子 資格,至於未來,我還是想去挑戰日巡賽。」

塞翁失馬

一切看似已經雨過天晴,走出病痛的呂偉智重返戰場,而且有賢慧的老婆與兩位可愛的小孩做為最忠實的啦啦隊。沒想到,今年三月的例行追蹤檢查,又發現腫瘤有復發的情況,於是不得不進行放射線手術,以伽瑪刀燒掉增生的腫瘤。「因為我的腫瘤非常貼近腦神經,所以第一次開刀時無法完全切除,留下約5%,醫生有提醒會有復發的可能。因為有定期追蹤,所以復發的部分以伽瑪刀處理即可。」呂偉智不改樂觀的態度說: 「因為治療時頭部要固定住,所以我當時頭上釘了好幾根釘子,還真的很像鐘樓怪人!」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耳熟能詳的中國諺語,適切地反應了呂偉智夫妻倆在歷經這段期間的困境後,所體會到的人生哲理。因為生病休養近一年,讓呂偉智擁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家人,尤其是今年才剛滿三歲的小女兒。也讓他發現生命真的不是只有高爾夫球而已,身體、家人才是 最重要的。「大兒子小時候我一年大概有31 到 32週在國外比賽,幾乎沒時間陪他。」呂偉智說:「能多出這一段時間和家人相處,陪小朋友長大,真的很棒。」

至於高爾夫呢?「走到哪,算到哪囉!」呂偉智泰然地說。不過,在這看似雲淡風輕的話語裡, 還是可以察覺出那依舊不變的毅力與渴望。或許,高爾夫在呂偉智心中的位置,已經從原本的第一往後退了幾步。不過,站在媒體與球迷的角度,我們還是抱持著強烈的信心,預測在未來的賽事裡,他能和霍姆斯一樣,再次站上頒獎台,高舉獎盃,熱淚盈眶…走過高潮與低潮,呂偉智始終以正面樂觀的角度,來面對生命中的一切。


圖文摘自:OneGolf 玩高爾夫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