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玉山的美麗部落 南投信義望鄉部落

望鄉部落座落在玉山山脈西北方海拔近一千公尺的地方,是全台灣唯一可以清楚眺望玉山主峰的美麗部落,這也是望鄉部落布農族人引以為傲的所在,族人咸認從玉山主峰吹拂過來的風,孕育了部落祖先們高瞻遠矚、繽紛多采的人文與清新瑰麗的自然生態,大家都以身為望鄉人為榮。

望鄉四面環山,週邊有三條溪圍繞,是一個南投縣信義鄉望美村的小部落,這塊小小的平台地上住著能上山下海、推崇勇士的布農族人,他們天天望著眼前的玉山,期許自己能和祖先一樣偉大。

text/photo﹣王宇夫

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許多部落內的新生代為了追求更富裕的生活而離開家鄉,導致望鄉一度人口外流嚴重,「這麼美麗的部落怎麼可以讓它落寞?」於是大約十年前,族人們產生了共識,許多新生代的遊子都響應部落的呼喚,回鄉奉獻心力。族人為促進部落的永續發展,特別成立了「有限責任南投縣信義鄉望美社區合作社」,開始推動高山生態導覽及原鄉藝術文化的體驗行程,期許藉由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協助發展旅遊套裝行程,結合自然生態與布農文化教學等特點,輔以進用人員專業的服務,將在地文化與自然生態景觀等主題寓教於樂,滿足參與旅遊行程的消費者,以促進望鄉社區發展。經過多時的努力,除了達成計劃目標外,更讓多元就業方案人員也找到出路,也讓這座家家戶戶及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開門見玉山」的美麗部落,成為玉山週邊最光彩耀眼的一顆明珠。

一個童話中的彩色世界

「開始時根本找不到任何著力點,直到十年前因著921大地震家鄉受創嚴重,導引了一批優秀年輕一代回鄉重整並改造家園,才慢慢建構出現今的望鄉部落具備觀光發展的雛型。」部落的長老們對於部落的感情十分深厚,深怕這個從溪谷爬到山頂都可以看到玉山的家園,因謀生不易導致年輕一代紛紛出走而中斷沒落荒廢⋯目前部落有150戶約700人左右仍住在部落中,其中超過98%都是布農族人,而且老中青十分平均,這個數字已經讓長老們十分欣慰。自十年前就有部落的有心族人,栽培了十萬株櫻花樹苖,免費分發給部落族人栽植,如今山上部落馬路兩旁和各個家庭庭院中,包括從鄉道進入望鄉部落的產業道路旁,春天時各種顏色的櫻花桃花李花綻放,讓望鄉成為一個童話中的彩色世界。望鄉部落有如浴火鳳凰般的發展,正是一種歷經嚴重的災難後,激發出族人了生死與共的同理心,將這個因交通不便而成為弱勢中的弱勢的部落,改造成一個足資其他部落模仿學習的對象,其中存在著許多奮鬥感人的故事,是一個值得探訪的所在。

「望鄉」的由來

日據時代,勇猛的布農族因常常反抗日本統治,被日本人強迫從中央山脈高山深處遷移下山,遷移之時,老頭目特別叮嚀族人:「不要離開玉山的視線!」賦予了族人對於原鄉的想望和憧憬,於是遷村到了現在從溪谷到山頂都看得到玉山的現地之後,乃逐漸形成「望鄉」這個無比浪漫的部落名字。另外也有一種說法,是遷下山後,日本當局對於部落嚴加看管,當時駐守部落的日本武警,因為在這種偏鄉生活太過淒涼,忍不住常常思念他們遙遠的故鄉日本,便稱此地為Bukiu(日文義:思念著故鄉),也因為日本武警思鄉之情,同時也感染了部落的族民懷念起他們山上的祖靈故鄉,於是這裡成為後來的「望鄉」。其實,早期這裡叫做卡里布安,因為布農族人遷移到這裡時,發現滿山遍滿都是kalibu(布農語指梅樹) , 於是族人們順理成章將這地方稱作kalibuan(卡里布安),卡里布安同時也指這裡是樹林茂盛之美境。但隨著時代的變遷,耆老們口中日據時代滿山櫻花的美麗以及小米豐收時的喜悅,還有與勇士們打獵收成報戰功的激昂,還有滿山滿谷的Kalibuan也漸漸消失不見,加上青壯人口為了找尋工作大量外流,取而代之的是離鄉背井時思鄉之愁。

家家戶戶充滿原民創作景觀

開車前往望鄉部落可以國3下名間交流道,走16省道往日月潭,過了集集再轉台21線再轉投59線,這裡的道路十分單純,公路標示清楚,沿著路標指示前往不會有迷路的問題。只是在轉入部落道路的入口處要注意一個望鄉的木製招牌,由於這裡沒有住家僅是樹林,而且是從原本還算是平坦的山路好似要進入陡峭的狹窄坡地產業道路,十分不顯眼,容易錯過。進入望鄉部落車子的行駛比較費力,如果匆忙,尤其在櫻花花開季節,建議下來用走的,路旁不是森林就是五彩繽紛的花海歡迎你的到來,絕對不虛此「行」。進入部落的這段路是一片蔥鬱的森林,許多遊客都稱呼它「森林隧道」,將近有一公里長,而且從入口至部落海拔落差約一百米,走完會有氣吁吁的小確幸感受,如果半途走不動了,當然貼心的部落住民會用機車幫你服務。這裡由於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景觀多變,沿途是做森林浴、吸收芬多精的好去處。走到流汗的時候來到一個三叉路口,就會見到一個充滿原民風格、標示著望鄉部落的牌樓,及一些原住民的人物雕像和壁雕等圖騰,順著走過牌樓就進入了望鄉部落的主要街道的卡布里安大道,大道仍然有一些坡度,但比前面那段已和緩許多,住宅十分整齊有序的沿著大道兩旁矗立,每個家庭都帶有個人風格和色彩。不論路標、民房的門牌或是房子的圍牆上滿滿的都是充滿了住民創意的設計,值得慢步欣賞品味,除了大量的人工創作之外,部落內自然生態美景也多采多姿,再加上豐富的人文資源,保證目不遐給。望鄉族人有80%篤信基督教,創立於1951的Kalibuan教會是望鄉部落最重要的集會場,周日上午的禮拜幾乎可以看到全村的居民一起聚會禮拜,受到宗教的洗禮,也使得這裡的住民個個個性純樸善良,大家都活潑熱情,宛如一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望鄉部落的禮拜堂跟其他部落相比不算雄偉壯觀,但有其獨特的設計和色調,簡單的建築外觀,反而凸顯它存在已有相當時日的歷史風情。路旁的簡單石雕隨處可見,這變成重新塑造原民部落風格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有趣的是,連牌樓都充分利用,在進入部落時看到的是部落名稱和歡迎光臨等相關詞句;離開時,看到牌樓反面的字樣卻是布農語「米厚米尚」就是「珍重再見」的意思,一些貼心小細節讓人感覺十分窩心。部落的旅客服務中心是一個有點類似三合院的場所,中間是塊空地,週邊幾間小小的平房充當販賣部和服務住宿的小櫃檯,另外以圍籬隔出一個像是庭園休憩區的空間,擺上幾張簡單的桌椅,可在此享用部落提供的早餐或咖啡。卡布里安大道走到底就是部落的表演場地,延續的叉路則可以前往著名的獵人步道挑戰一下自己的體能極限。

原民生活體驗多元又豐富

望鄉部落提供的的體驗行程包括遊賞桃花源般的部落巡禮、沿著部落後山陵線體驗部落的獵人步道冒險之旅、高山原始野炊的美食饗宴、徜徉於大自然森林中的清新洗去一身的俗塵,在望鄉部落可眺望高山深谷玉山山巒起伏之美,其間清淨的溪水流過,形成絕美的景色。

另外也可以學習布農族獵具DIY、充分利用大自然就地取材設陷阱射弓箭體驗打獵樂趣,孩童們則可以了解布農童玩的製作,親身體驗部落生活,別有一番風趣。台灣原住民文化既多元又豐富,族民絕大多數與生俱來就有音樂和創意的天賦,包括藝術、人文、美食、特產等等,都相當具有魅力,值得深入探訪,加上族人們天生的幽默感,遊訪原住民部落是讓身心靈皆可以得到愉悅滿足和情污洗滌的旅程,大家可以深入瞭解部落文化與布農族的傳統特色,透過專業的部落導覽解說,進一步認識部落、也與部落族人互動,更可以促進部落的觀光與發展。


圖文摘自:愛台灣旅遊誌5月號 No.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