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饒之地台灣人的冰箱

撰文 | 萬岳乘、錢乃瑜 攝影 | 黃慧倫

耳邊傳來「借過,後邊有車!」、「站這邊危險啦!」整個市場卡車、鐵牛車、發財車、機車全衝著你按喇叭,彷彿天底下只有你在狀況外,就像一部拉遠鏡頭的電影,幾個人呆站在嘈雜而流竄的車潮當中,有點突兀。

這裡是西螺果菜市場,全台灣最大的蔬果交易中心,也號稱是東南亞最大。五棟比量販店大的鐵皮棚架下,佔地太廣,不會有人拿腿當交通工具,量販商、小吃店餐廳、中大盤商等各路好漢的車輛趕生意來來往往,在繁忙如十字路口站著不動是非常不智。

這裡每天果菜交易量達上千公噸,佔全國總交易量四成,每天提供的果菜行情,成為產地及消費市場交易的指標。你無法想像,如果市場停擺一天,全台灣人的餐桌上有一半將空蕩蕩,發生一場另類的「糧食危機」。

跨過濁水溪後濃郁的泥土香,雲林有台灣最肥沃的土壤,南下道路上我們是追尋著,餐桌上食物的根,撥開一瓣瓣的玉米穗,不只土壤還有農人汗水香,因為雲林,台灣人每天吃到最新鮮飽滿、雨水滋味的稻穀,橫貫東西五十公里的土地,還有從最西邊口湖的鯛魚、烏魚子、番茄,一直到最東邊古坑的咖啡豆;南邊水林有最甜的番薯,最北的二林鄉長出甘如蜜的無花果。

很多人無法理解,這麼一塊豐饒之地,長久以來被冠上「台灣最貧瘠的地方」、「台灣最窮的縣市」和「黑道的故鄉」,無法想像,我們都是被雲林餵養長大。這一期《潮人物》,將顛覆你的看法,從食材到在地餐館,下期的《潮人物》,呈現雲林傳統古意的文化和精彩小吃,兩期把雲林,一網打盡。

回到果菜市場 :

這天,雲林初春早晨,你決定走訪全台最大的果菜市場,出門前特地挑選加大環保袋,想像自己將穿梭在史上最稠密的攤販間,來來往往買菜人群摩肩接踵,與小販們來場親暱卻蠻橫的人情角力,心知肚明拗不過老闆溫熱強勢,最後左拎時蔬、右拎果物,頻頻喊著「借過一下」才闖得出市場……

小西螺大市場, 如何奪霸?

事實上情況是這樣:

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小小西螺有什麼本事拿下果菜界霸主地位?原來地處濁水溪沿岸的西螺,土壤肥沃宜農,蔬果產量素來豐沛,自然形成大規模果菜市場,將周邊市鎮交易網絡一併吸收。

到了十大建設時代,高速公路南北開通,供需市場便隨交通往全台延展,漸漸地種蔬果都知道往這裡送,買蔬果也知道往這兒討,讓西螺打下一片江山。

民國八十六年,九點九甲的西螺果菜批發市場由當地鎮公所與農會擴建落成,於是,台灣農業物流界霸主,正式誕生。

直擊! 全台最大果菜市場

早上八點走進市場,沒有此起彼落吆喝聲,只見每個攤位一張辦公桌、上頭一台計算機、機旁一堆收據,頭家眼鏡一推這氣勢就對了。能夠南北盡收的果菜頭家,生意要嘛做大、要嘛包一整套。

做大事的,蔬果陣仗一字排開,一箱一箱分級分類,要茄子有茄子,要彩椒有彩椒,要蒜頭還是莧菜,要A貨還是C貨,如同逛專櫃般一區區走。通常做大的攤位都會架個小工寮,掛著農民曆,那就是董仔的辦公室囉。

再說到比「高」的,專門收特定菜色,堆得比誰都高,那一攤是玉米丘,這一攤胡蘿蔔山,最有看頭的還是大冬瓜,隔出一道冬瓜牆。頭家得追著四季南北跑,如果這批貨產季在羅東就往羅東收,下一季在高雄就往高雄找。看到那堆高機了沒?沒傢伙怎麼疊得高!

做一整套的更厲害了,先別管物流,人家上下游家族全部包辦。比方這一攤做香料的,人稱阿滿姨,家中兄弟姊妹從耕種、收貨、擺攤、初級加工到產銷,通通都是一條龍,在攤位直接擺出生產線,「品質我自己把關,人客都知道啦!」就是這種氣勢。

在西螺市場,買賣有一套特殊交易模式,市場內騎腳踏車和機車逛大街的,就是來挑菜色的老闆。他們貨車停好,腰繫錢包,採購靠的是身上那一支,奇異筆啦!要是相中哪一件,或早已有自己熟門熟路的老主顧,喊訂好價錢後用奇異筆在紙箱上寫自己的貨車車號,然後……下一攤!由專門配送拿到貨車上。這就是西螺果菜市場,由雲林富饒農物所供養、進而延展出台灣農業物流網絡之最。


文章摘自:潮人物 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