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潛力員工:
找出自己和老闆的差距,努力跟上

朱榮耀 著

任何企業組織中,設想最多,思考最多的那個人,一定是老闆,因為老闆必須統籌全局,不只是公司全局,還包括市場全局。

認真思考一下你會發現,你和老闆最大的不同是看問題的角度。就像面對同一片星空,航海員尋找的是方向;詩人尋找的是浪漫。星空不變,但每種人觀察的結果卻各有不同。同樣的,當你站在員工的角度看待公司、看待工作,你和老闆就形成了思考的差距。無論你把工作做得多麼出色,和老闆比較起來,難免顯得目光相對短淺,所以,首先你要學會老闆的思維方式,像老闆那樣思考問題。

企業培訓師劉悅坦在某公司做培訓,參加的人有公司的三位老總和部分核心員工。當螢幕上出現第一張圖片時,劉老師問大家看到的圖片是什麼?

第一個人是員工,他回答說:「大樓。」劉老師不置可否,繼續問第二個人。第二個人也是一名員工,他和第一個人的答案一樣,劉老師不動聲色,繼續問第三個人。第三個人是一位小組長,他想了半天,才小心翼翼地說:「是……灰色的高樓。」劉老師叫起了第四個人,這個人也是一名組長,他在聽了前面的回答之後,又做了補充:「一座分成三段的高樓。」之後,劉老師又繼續叫起員工來回答,他們的答案五花八門,但是都是圍繞著高樓,只是說法越來越講究,形容詞越來越多。

最後,劉老師開始問老總。老總簡單地說:「這是一個戶外廣告的載體。」劉老師點點頭。這才是他想要的答案。

從這個小案例我們可以看到,老闆和員工之間的區別。聰明的員工,首先會把自己和成功的老闆進行全方位的評量比較,找出自己的差距。這個差距的意義,不光是指有形的金錢、人際資源、地位等,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對待問題的態度,以及處理問題的方法。因為思路決定出路,一個人的思維有多寬,他的前途就有多廣。就上面的案例來說,我們需要向老闆學習的地方有三:

  1. 創造性思考

    視野狹窄,沒有創造力的人,通常會局限在事情的表象,再聰明的人也會被已有的答案限定。作為老闆,永遠不能受員工思維方式的限制,他必須要站上更高的層面上看待問題,否則他就容易把企業帶入死角。

    從最普遍的意義上來看,一家公司老闆所做的,無非就是為客戶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永遠是五花八門,因此老闆的解決方式就不能一成不變。有位著名企業家說:「成功的老闆不會簡單地用廣告來形成市場對產品的需求;相反的,他認為仔細的調查和理解市場需求,才是讓產品傳播到不同客戶層的最好方法。」作為員工,當你在工作中遇到障礙時,一定要想辦法突破。沿襲別人用過的解決方式面對當下的工作,難能有新的突破。同時,優秀員工從不靠精神上的「延期計畫」生活,反而期待通過新的嘗試,找到更有利的解決方案。想創新,就會有風險,你的努力可能會遭遇失敗,但是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取得突破。至少,你會發現這是一種錯誤方式,等於為日後的成功排除了一種錯誤的方法。

  2. 專業性思考

    無論從事任何行業,都要形成一種專業化(而不是職業化)的思維方式。看到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到表象,必須使用專業的經驗進行分析判斷。例如,廣告人眼裡沒有大樓,只有戶外廣告的架子。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那就說明你還不夠專業。

  3. 全局式思考

    我們通常都有這樣的經驗,飯店服務生服務客人,看到的就是端飯上菜、和看顧客的臉色;但老闆看到的則是客人上門的商機,是在整個市場環境下飯店以後如何發展。而員工就是要學習如何站在老闆的角度看事情。就好比接線生文靜的案例:李經理從批發公司進了五百箱花生牛奶和三百箱咖啡可樂。第二天,李經理批發的五百箱花生牛奶賣了一大半;而咖啡可樂因高價而無人問津。第三天,李經理打電話到批發公司,要求退貨。

    當時老闆不在,接到電話的是接線生文靜。她先是答覆:「老闆不在,您稍後再打來好嗎?」

    「小姐,請您幫幫我吧。我經營的只是一家小店,資金有限,雖然產品沒問題,但慢慢賣的話,我就會被拖垮。我知道您有這個權利,就幫幫我好不好?」

    文靜認真地翻看進帳記錄,告訴李經理:「我們公司從來沒有第一天進貨,第三天就退貨的先例。如果我們讓經銷商這樣做的話,就要承受退貨過程中發生的物流費用,我們公司也將無法經營下去。同時,退回來的咖啡可樂又占用倉庫,這樣也會造成倉庫管理等成本增加。我們理解您的成本危機……」

    「所以您幫幫我,您的公司大不在乎這些損失,我只是家小店承受不起。」李經理說。

    文靜又解釋道:「話不能這麼說,如果所有的經銷商都這樣,我們公司也無法經營下去。而且公司越大,細目越多;細目越多,費用就越多。您如果退貨,我們承受的損失將是您所承受的兩倍,因為選貨是您自己決定的,產品沒有品質問題,所以是您沒有看好市場而造成風險,您說是不是?」

    「這……」李經理無話可說,無奈地嘆了口氣,文靜忙說:「您暫時先別退貨,再賣賣看,並在適當時候做促銷。硬要退貨,也只能等您下次進貨時再以貨易貨,換成好銷售的花生牛奶。放心吧,您是我們的客戶,我們不會對你置之不理的。」

    得到這樣的承諾,李經理高興地掛了電話,一星期後,他的咖啡可樂竟銷售一空,於是李經理又來進貨,老闆接待了他。李經理走後,老闆把文靜叫到辦公室,他說:「關於李經理這件事,你完全能站在老闆的角度考慮問題,能替公司著想,我很高興。我決定這個月給你一千元獎金。好好做,你前途不可限量。」

    在這個案例裡,文靜並沒有像普通員工那樣,局限於全部市場運作中的一點,而是像老闆一樣全面思考,並抓住重點。她在兼顧市場發展和經銷商的同時,更站在老闆和公司的角度,換位思考努力解決問題,盡可能在做任何事情時兼顧公司長、短期的利益。

要「專業化」不要「職業化」

很多員工在自己的業務上算得上是獨占鰲頭,卻效率不足,這通常因為他並不理解產業的全盤專業,因此在與其他上下游專業接軌時,就產生低效率的問題,也造成他總是無法成為那個最受老闆青睞的人。其實,這樣的「專業」並不是我們所講的「專業化」,只能算是「職業化」。

職業化和專業化的區別就在於:職業化的人只做某一種事,而專業化的人,不但力求做好自己的工作,還關注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所有專業,把所有的事情都當成自己的專業。例如:普通人看到的是大樓,廣告人看到的是戶外廣告的載體,這就是專業化。

當今,新型企業領導者的主要職能是,協助公司適應新的現實,並迎接新的價值挑戰。這種新的領導方向將不再由一位「負責」的精英人物所提供,它將從每一個人內在的能力中產生。這種領導方向不是假定擁有一切答案,而是盡力授權給員工,讓他們去處理自己的問題,處理與自己相關的各種問題。

每位員工都有了像老闆一樣思考的機會,我們必須要把握這樣的機會,向老闆學習。雖然他由自己經歷的辛酸中獲得的經驗我們無法獲致,但是他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模仿學習。只要掌握了其獨到的創業經驗和思維方式,我們就能夠逐漸具備當老闆的素質。

跟你說句心裡話

當你開始對自己說「如果我是老闆會怎樣」的時候,你離在公司脫穎而出的時候就不遠了。因為,當你這樣問自己的時候,就等於在用老闆的思維方式思考。只要你深入思考,積極行動,那麼你所獲得的評價一定也會提高,很快就會成為公司的傑出人物,同時也具備了成為老闆的潛質。

文來源:贏在工作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