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傑克森是被謀殺的嗎?

被譽為流行音樂天王的麥克‧傑克森自1964年進入流行音樂界以來,影響世界幾近半個世紀。儘管在音樂事業上風光不斷,但逐漸蛻化的白色肌膚,讓人質疑他的種族立場,而愛童戀童的尖銳論辯,也讓這位天王飽受批評與折磨。2009年5月,正當全球樂迷狂熱期待他的回歸時,他卻毫無預警地驟然而逝,留下一連串令人驚疑的問號….

心碎的歌迷。聽聞流行音樂天王麥克‧傑克森的死訊,全球億萬歌迷為之傷痛不已。

天王驟逝驚動中央情報局?

2009年6月25日,一條突如其來的新聞快報,就像一起前所未有的超強地震,震撼了整個世界;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麥克‧傑克森,因被注射過量異丙醇藥物,於當日下午在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病逝,享年50歲。

噩耗傳來,僅僅是最先播報麥克‧傑克森死訊的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台,在新聞播報後兩小時內就接到了3,000多通質問電話,許多歌迷認為是「新聞播報出現了離譜錯誤」,甚至還有人認為這是一場惡作劇。而當這個悲劇新聞被證實後,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官方電子信箱在麥克‧傑克森死後的第三天就被「灌爆」了,大批激進的歌迷強烈要求這個號稱擁有全世界最細緻情報網的情報機構介入,查明麥克‧傑克森死亡的真相。

在人類歷史上,恐怕沒有一個音樂人能夠像麥克‧傑克森一樣,因為死亡而引起全世界如此巨大的震盪。麥克‧傑克森----美國流行音樂歷史,甚至人類流行音樂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1958年8月29日生於美國印第安那州加里市一個普通的黑人家庭,自1964年以「音樂神童」之姿進入流行音樂界以來,歷經半個世紀,將流行音樂一步步推向後人望之興嘆的巔峰。他於1982年製作的音樂專輯《Thriller》,是至今世界銷售第一的專輯。他的唱片總銷量至2009年達到了驚人的8.54億張,他的公益歌曲〈We are the world〉,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人類最偉大的慈善音樂單曲」。單曲〈Thriller〉的音樂影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現代MV,其原始影像更被聯合國文化委員會收藏,被評定為與埃及法老金字塔等古文化齊名的「人類文化遺產」。從1971年獲得美國國會「特殊貢獻楷模獎」開始至2009年,他獲得了全球所有音樂重要獎項,是全球唯一的「大滿貫」音樂人。同時,他還是一位卓越的慈善家,終其一生投入慈善事業的捐款就超過了三億美元,是全球以個人名義捐助慈善事業最多的藝人,他頻繁地參加各種救助貧困的活動,以他個人名義贊助的慈善基金會多達39個,僅他的公益歌曲〈We are the world〉,在1985年就為非洲貧困地區募集到五千萬美元的善款,是同年美國政府對非洲經濟援助的兩倍。這樣一位全球音樂迷心中無可替代的巨人,卻在2009年6月25日這一天,無預警地轟然倒下,彷彿一場九級強震,激烈地震顫了全球每一個音樂迷的心。

除了世界級的威望,引起全球迴響激烈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乃是因為這場死亡的離奇。麥克‧傑克森亡故時,年僅50歲,而他的健康狀況,在此之前也並未出現任何惡化的徵兆。就在距離麥克‧傑克森去世前一個月的5月25日,他還剛剛敲定將於7月13日開始推出復出演唱會,原來的計畫只有10場,後因歌迷的踴躍購票又將場次增加到50場,115萬張門票在一個半月內全部售罄。然而這些美好的期待,都隨著6月25日這場突然到來的噩耗破滅了。洛杉磯警方在事件發生後立刻介入調查,並迅速做出了麥克‧傑克森是死於他殺的結論。這個結論,讓全世界所有關心麥克‧傑克森的人再次震驚不已,人們不禁追問猜測:麥克‧傑克森的驟然離世,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不可想像的謎團。

麥克‧傑克森患有嚴重的憂鬱症?

從麥克‧傑克森於2009年6月25日離奇死亡,至2009年8月25日美國華盛頓首席驗屍官公布麥克‧傑克森死因為止,有關麥克‧傑克森死亡原因的種種說法,可謂是鋪天蓋地。

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麥克‧傑克森的「慢性自殺說」,這種說法最先來自於麥克‧傑克森去世之後,英國BBC廣播電台對麥克‧傑克森以前搭檔們的採訪,許多與他合作過的音樂人都透露,麥克‧傑克森其實長年患有嚴重的精神抑鬱症,而這自然與麥克‧傑克森個人不幸的婚姻以及1993年一場讓他幾乎身敗名裂的官司有關。

麥克‧傑克森一生共結婚兩次,育有兩子一女,以及一個教子。但兩次婚姻都沒能給她任何溫暖和快樂,反倒帶來了無止境的困擾和痛苦。麥克‧傑克森的第一任妻子,是美國搖滾歌星「貓王」的獨生女麗莎,兩人於1994年結婚,但這段看似「郎才女貌」的婚姻,從一開始就遭到美國極端種族主義者嫉恨,麥克‧傑克森甚至在婚禮前三天就收到了美國極端種族組織的死亡威脅信。婚後,麥克‧傑克森在個人的演唱會上,也曾遭遇過種族主義歌迷的襲擊。這種對二人壓力頗大的婚姻維持了兩年,終於在1996年宣告結束。

同年11月14日,麥克‧傑克森與皮膚科護士黛比羅成婚,兩人育有一子一女,但穩定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雙方就因爭吵不斷,以及無良媒體的惡意炒作,這段婚終於還是在1999年10月宣告破裂。離婚後,圍繞著撫養費問題,麥克‧傑克森多次與黛比羅對薄公堂,雙方直到2006年10月才和解。在官司結束後,麥克‧傑克森在面對哥倫比亞廣播電台記者的麥克風時,無奈地說:「我的心已經累了。」

過多的壓力逼迫他慢性自殺?

除了「心累」,「自殺說」更讓那場令麥克‧傑克森幾乎身敗名裂的官司浮出水面----猥褻男童案。1993年,一個名叫喬丹‧錢德勒的12歲男童,在父親的陪同下對麥克‧傑克森提起控訴,指控他對自己進行「性侵害」,麥克‧傑克森隨即遭到警方拘押,儘管控告方的證詞的證詞不斷被人指出前後矛盾、漏洞百出,但最終還是在麥克‧傑克森支付了大量賠款後達成了「庭外和解」。這場官司讓當時演藝事業正如日中天的麥克‧傑克森遭受沉重打擊。當麥克‧傑克森逐漸從「孌童案」的陰影中走出來時,2003年,英國記者馬龍巴舍爾的紀錄片《與麥克‧傑克森一起生活》在全球播出,此片暗示麥克‧傑克森對兒童進行了性侵害,同年六月,紀錄片的主角----癌症兒童基雲也出面指控麥克‧傑克森對他進行性侵害。

2005年,法庭經過長期的調查取證,最終宣判麥克‧傑克森無罪。但是1993年的那場「戀童案」,卻始終沒有人為麥克‧傑克森澄清,直到麥克‧傑克森去世四天後,1993年「孌童案」的當事人,已經29歲的喬丹‧錢德勒終於承認,他是在父親的逼迫下,違心指控麥克‧傑克森,目的只是為了讓他的家庭能擺脫貧困。可惜的是,已經溘然長逝的麥克‧傑克森,再也聽不到了。

除了孌童案以外,多年以來,麥克‧傑克森一直生活在種種流言和恐嚇裡,德國新納粹黨派的報紙誣稱他有一個17歲的私生子。麥克‧傑克森在2005年「孌童案」接受採訪時承認,最近三年來,他收到了多達一百封威脅要綁架他子女的恐嚇信件,落款多是各類種族主義恐怖組織。生活在流言、非議、誣陷和恐嚇中的麥克‧傑克森,不得不長期服用各種鎮定藥物來維持精神。從醫學角度說,這確實是一種「慢性自殺」。

麥克‧傑克森的死亡是政治陰謀?

而與「慢性自殺」相對應的就是「謀殺說」,許多美國有色人種權益會的負責人在麥克‧傑克森過世後皆出面抨擊,認為麥克‧傑克森很可能死於美國白人黨派的政治陰謀,多年以來,麥克‧傑克森用音樂歌唱種族平等,宣導給予有色人種平等權力,反對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這早令他成為美國許多種族主義政治家的眼中釘。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就曾在競選演說裡,抨擊麥克‧傑克森是一個「骯髒的、道德敗壞的,用小恩小惠蒙蔽公民的垃圾歌手」。更有媒體爆料稱,麥克‧傑克森去世前,五位參與治療和護理的醫生,有三位曾經為歐洲和美國的種族主義組織服務過。特別是在麥克‧傑克森去世的2009年,歐巴馬當選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此事也引起了許多種族主義者的仇恨,長期宣導種族平等的麥克‧傑克森,很有可能成為競選失敗的政客,以及種族主義者洩憤的目標。

家庭醫生為什麼要刻意延誤搶救期?

2009年8月25日,美國休斯頓法庭正式公布了麥克‧傑克森的死因,認定麥克‧傑克森死於被注射強力麻醉劑異丙酚,屬他殺。在對主治醫生的審理中,麥克‧傑克森的私人醫生穆雷提供了麥克‧傑克森去世前五天來的完整用藥紀錄,儘管他承認在明知對健康造成危險的情況下麥克‧傑克森注射了異丙酚,但是他反覆強調這是麥克‧傑克森「要求他進行的」。但有一個重要疑點是:穆雷承認,6月25日11點,他為麥克‧傑克森注射完異丙酚候就去上廁所,等他回來後就發現麥克‧傑克森已經沒有了呼吸。但一直到過了一個半小時之後,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才接到報案電話。那麼,在這一個半小時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穆雷在法庭上保持了沉靜,面對質問一再以「沒有什麼可反駁」的說詞來搪塞。穆雷最終以「過失殺人」的罪名被提起公訴,但卻因證據不足,被判無罪釋放,甚至連醫療執照都沒有被吊銷。而這個有關麥克‧傑克森死因的關鍵一個半小時,或許將因美國法庭的草率審判及荒唐判決,成為一個永遠的謎。

儘管死亡真相充滿著種種疑點,但無須置疑的是,麥克‧傑克森對於人類音樂,甚至政治觀念的卓越貢獻。麥克‧傑克森過世後的第二天-----2009年6月26日,美國國會眾議院暫停辯論,用集體默哀一分鐘的方式來表達對這位音樂巨人的沉痛哀悼。阿拉斯加州為麥克‧傑克森降下半旗,7月7日上午洛杉磯斯台普斯中心的麥克‧傑克森追思會現場,湧入了11,000名歌迷,更有75萬歌迷從世界各地趕來送這位音樂巨匠最後一程,當天洛杉磯的治安狀況出奇的好,未發生一起搶劫案甚至車禍,或許人們就是不約而同,想透過這種特殊方式,來表達對這位一生宣導種族和諧的音樂巨人,最崇高的敬意。

圖/文 來源:不可思議名人生死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