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先有富腦袋,才會有富口袋 |
著/錢圖 富人為什麼能富? 窮人為什麼會窮? 為什麼有些窮人能夠變成富人,有些卻不能? 這些問題都跟人的思維想法有很大的關係。這就是我——一個標準的「窮二代」在北京打拼了十年得到的啟示。 先介紹一下我自己吧!我叫錢圖,一九八一年生,目前在一家外資企業管理顧問公司擔任高級主管,並負責帶領一個部門,年薪近50萬人民幣,這並不含其他分紅與投資收入;在北京擁有二間房子;還有一輛奧迪汽車。看到這些,或許有一些跟我同年的人會羨慕我的成就。其實,我是一個來自連大學學費都繳不起的南方農民家庭。 我家在雲南南部的一個小村子,在地圖上是找不到的。父母都是道道地地的農民,不認識字,不會說普通話,甚至聽不懂普通話。在他們看來,我應該跟村子裡其他男人一樣,在家種種香蕉、馬鈴薯,或者到緬甸、泰國經商,然後娶妻生子。但是,村裡的小學老師一直鼓勵我說:「知識改變命運。」所以,我唯一的想法就是考上大學,過著光鮮的生活──這就是我最原始的讀書動力。後來,我帶著全家人好不容易湊齊的學費到了北京上大學。一個窮到極點的窮學生,初次踏入燈紅酒綠的大城市,那種被欲望誘惑卻無力滿足的撕裂感,是一般人無法體會的,我曾因此頹廢過、迷茫過、自卑過,甚至產生了仇富的心理。 慶幸的是,就在我即將墮落、放棄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好哥們、大貴人──任遠。他算得上是傳說中的「富二代」,父母有錢有勢,高考(類似台灣的大學指考)成績不高卻能上一流大學,還開高級轎車到學校──他就是我最「恨」的那種人。可是,在誤打誤撞之下,我們偏偏成了好朋友。在他的「威逼利誘」、「軟硬兼施」、「苦口婆心」、「語重心長」、「諄諄教導」下,我的思維方式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 我有課必上,從不翹課;他說我笨,應該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學習最有用的知識上。 我痛恨金錢至上,認為這個世界不公平;他說當你擺脫貧困,就會覺得世界公平了。 我只結交窮哥們,碰到有錢人就躲得遠遠的;他卻帶著我接觸有錢人,還要我向他們學習。 我為了省錢,穿得很簡單,還獲封為「小氣鬼」;他告訴我,再窮也不能窮交際,必須準備像樣的「行頭」出現在社交場合。 我從小英語就不好,打算放棄;他對我說,學不好英語你就滾回老家種田去。我認為跨行業跳槽是不可能的;他說只要我想做,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我說我只要一份體面的工作就行了,沒想過要當大老闆,動輒有幾百萬的收入;他說,賺不到一百萬就談不上體面,而有了第一個一百萬,第二個一百萬就會來得很容易。 我一向都是有話直說;他勸我話到嘴邊留半句,尤其是在客戶和競爭對手面前。到現在為止,我們認識已超過十年,我的生命歷程因為認識任遠這個「富二代」而改變。可以說,一個人的觀念會對其一生的發展方向產生巨大影響。例如,我剛剛到北京時,養成動不動就說「我負擔不起」的習慣,而任遠卻禁止我這麼說,他總是問我:「你怎樣才能付得起呢? 」這兩句話,一個是陳述句,另一個是疑問句;一個選擇放棄,另一個則努力爭取。我就是在第二句話的鞭策下,決心扒下原來那層「窮皮囊」,開始朝著從小就羨慕的「體面生活」邁進。 生在窮人家是你的命,這沒關係,但是你必須向富人看齊,學習他們致富的方法。人的大腦是世界上最棒的「計算機」,有句話說,「腦袋越用越活,腦袋越活,賺錢就越多。」當你改變了思維方式,用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去追求你想要的東西時,就會發現「我負擔不起」這類話實際上是一種精神上的懶惰和逃避。當你開始積極行動,丟掉種種藉口、理由,你會發現成功離你越來越近。比起那些真正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來說,我的生活充其量也只勉強算是小康,按照「有房、有車、沒貸款、有投資」的標準來看,過得還算可以。我還在進一步學習投資,學習經商,學習規劃自己的財產,畢竟,這年頭沒有人能夠靠死薪水發財。 窮人有窮苦的原因,富人有發財的理由,不要一味將目光集中在口袋,而應該放在腦袋的充實上,因為一旦擁有富腦袋,富口袋就指日可待了。 |
文來源:富人想的跟窮人有甚麼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