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功能主義的核心觀點 |
黃錦鐘 著 |
探討歐洲整合的眾多理論中,08 新功能主義的論述被學界廣為應用。而除了志在詮釋某一區域整合的發展外,新功能主義學者也致力於比較區域整合研究。09 時至今日,新功能主義仍然是區域整合理論中的主流觀點。雖然,國內對於新功能主義的研究不再少數,但筆者回顧眾多文獻後發現,有許多新功能主義的重要觀點及論述邏輯,未被完整討論。因此本節的寫作目的即在於,釐清及深入探討新功能主義的核心觀點。本節首先從功能主義討論起,功能主義是新功能主義的基礎,新功能主義者立基於功能主義的觀點,進一步修正功能主義的分析架構。其次,本節將完整說明及釐清新功能主義的論點,包括:溢出、政治化、溢出條件。 |
|
功能主義是整合理論的顯學之一,而首位提倡與集大成者為梅傳尼(David Mitrany)。早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梅傳尼即在1943 年出版了A Working Peace System 一書,揭示了功能主義的核心論述。梅傳尼認為,政治體間的相互競爭,使整個世界陷入分裂,也成為國際衝突的根源。成立一個世界性的聯邦政府,或許可以弭平這些分裂與減少戰爭發生。但是國家對主權的堅持,讓此一構想難以實現。10 因此,梅傳尼提出「功能途徑」(functional approach or functional alternative)的替代方案,用以維持世界和平。梅傳尼認為,功能途徑建構出國際行動、國際組織的互聯網,能將各國家間的利益、人民生活逐漸整合,進而消弭國家間的分歧與界線。他以「分枝說」(doctrine of ramification)的概念,進一步解釋功能途徑。他指出不同國家間在某一功能領域的合作,會導致其他功能領域的合作。某一部門的合作是另一部門的合作成果,也是另一部門的合作動因,並經由學習過程,進而發展與建構功能性互賴網。甚者,此一網絡可以降低民族國家的獨立行動能力,而將權力讓渡於國際建制。梅傳尼也指出功能有其「技術性自決」(technical self-determination)作用及「中立」(functional neutrality)特性,也就是說功能可以自我決定其適當的組織與機構,同時不受政治力所影響。梅傳尼認為,當國際功能組織建立後,國家間的分歧與界線將變得越來越不重要。而當人民也可以從功能組織得到民族國家所不能提供的利益時,國家會轉而與功能組織合作,同時人民的忠誠也會開始移轉(loyalty transferring)。最後,民族國家在國際關係中的重要性將日益降低,不再被人民所期待(Mitrany, 1948: 350-363;1966;1975)。 據此,功能主義有兩點核心論述:一是「分枝說」;二是「忠誠移轉」。前者係指,國家間某專業部門的合作,會促成另一專業部門的合作,最後會如枝葉不斷往外擴散般,滲透到政治領域,促使國家間在政治範疇進行合作。而後者則係指,當各國因技術部門合作及各國政府無法單獨處理某些跨國性議題時,取而代之的跨國性功能組織能適時提供及滿足,民族國家所無法給予人民的福利與需求時,人民會將其忠誠移轉至跨國性組織。 而相較於聯邦主義由上而下進行整合的觀點,功能主義不主張直接建立聯邦架構,以進行全球治理。相反的是,功能主義提倡由下而上進行整合,並經由跨國性組織的運作,以達成漸進式和平(peace by pieces),同時強調主權分享的概念(Kegley, 2007: 566)。功能主義者也主張國家間的合作,應從低爭議性的功能議題開始著手,如經濟、技術、社會福利等,避免政治力直接介入。而隨著合作過程中的分枝現象產生,同時經由學習及相互適應的過程,再將合作議題擴展至政治、外交等較具爭議性的領域。功能主義者也認為,國家間的合作能降低戰爭的發生,因為人民在合作過程中會得到利益,進而改變他們既有的負面態度。此外國與國間在經濟、技術、福利領域廣泛的合作及相互依賴,會提高發生戰爭的成本損失(Taylor, 1978: 242)。因此,國家間不會貿然訴諸於武力解決衝突,反而會以合作及互利的方式,追求彼此的絕對獲益(absolute gains)。 |
文來源:影響新功能主義「溢出效果」之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