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川味兒

要體會四川的飲食文化,就一定要到茶館中坐坐,與當地人擺擺龍門陣。

作者/朱建忠

川菜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色風行大陸各地,普及度、滲透力都非常強,幾乎是有餐館的地方就可以見到川菜館!美食界常說五星級案電一定會有粵菜,因為粵菜用料多高貴、稀有,容易端出「高級」、「高檔」的菜品,其實這是偏頗的既定印象!就因為川菜取材大眾所以就不是「精緻」、「高檔」菜系?

當你用新的品嘗與體會,將會阿限川菜的味型多是為了讓你在豐盛的一餐之後不會味覺疲乏、發膩。因為味型多,所以烹調工藝也就相對豐富而精;因為味型多所以調味工藝細膩,如同樣的五香味在不同的菜品上呈現的風格就不同,可再細分出五香家常味、五香酸辣味、五香麻辣味等十多種。因此以烹調工藝和享受品嘗的角度來看,川菜是最經濟而「精緻」、「高檔」菜系。

雖說川菜以麻辣口味最為突出、鮮明,並成了川菜的標誌性風味。但不代表川菜就只有麻辣,對川人來說最美妙的麻辣的滋味是辣味醇而不燥、香味細緻、麻香味持久,是讓一頓飯可以有豐富的濃淡、厚薄變化感的關鍵。就因麻辣風味獨特性和唯一性又讓四川人離不開麻辣,沒了麻辣就覺得食不知味,至使到了省外既天天嚷著、想著四川麻辣,要「麻」得唇舌跳舞,要「辣」的胃口大開。四川人不自覺的對麻辣的依賴,要讓省外美食愛好者理解川菜不是只有麻辣確實是很矛盾而惱火的。

今天,愛上川味兒很簡單,掌握住三大主軸就能讓你完全認識川菜並掌握川菜的烹調精髓,首先就是「食趣」,學四川人把吃當作重要的生活趣味,不要看川風俗很隨性的樣子,四川人是很懂得享受生活的,因此享受美味的真諦都在其中;其次是認識變化豐富的「味型」,才能具體嘗到關鍵的美妙滋味,當然,還有附加的好處就是可以讓你辨別一道川菜菜肴道地與否及好壞;雖然川菜工藝手法萬千,但萬變不離其宗,掌握適才適性的原則,家常食材一樣烹調出萬般風情。



川風川俗看似隨性,美味真締盡在其中

川話聽來特別具有幽默感,像在口語中喜歡用疊字,如小巷子說「小巷巷」;小茴香叫「小茴香香」;漆黑說「黑戳戳」;獨蒜稱「獨獨蒜」等,而這特點也應用到菜名上,如小丁塊在四川民間就被稱為「丁丁塊」,於是就會有「砂鍋丁丁肉」、「酥椒丁丁骨」等菜名,詼諧、親切卻不失精確,這樣的鄉土用語在川菜的菜名上體驗四川風情,得到文化趣味,或是菜肴上桌後有種出乎意料、原來如此的會心一笑,有了好心情,這菜還能不美味嗎?

四川佳肴的菜名就如川菜本身的親和力一樣,因為來自民間,川菜市場也廣,加上菜品繁多與兼顧各方食客,菜品取明還有一個特色,就是不造作、直接中又兼備優雅,多數的菜品都能從菜名看出大致的風味或工藝特色,一般都不會刻意拐彎抹角讓人一眼看不出究竟是什麼菜肴。特別是你對川菜工藝、味型有些概念時感覺會更明顯,這裡舉些例子,如魚香味的魚香茄子、薑汁味的薑汁熱窩雞、強調刀工的百花江團、口感細嫩如芙蓉臊子蛋、煸炒而成的乾煸四季豆等,當然,宴席菜還是會配合筵席的祝賀目的取具有吉祥寓意得菜名。

川菜的食趣展燕是多方面的,簡單如最受重慶人深愛的麵食小吃──「小麵」,一上桌只見白亮亮的麵碗加上一清二白的麵條,第一次嘗的朋友肯定都會傻眼!但只要用筷子將壓在麵底下的條料炒拌上來,悶在麵條底下的香氣一下衝上來,會讓你來不及吞口水,一不小心就溜出嘴角。這樣的趣味是讓人印象深刻的。莊重如宴席的場合,川廚也要與你玩一下,有一道工藝精細,作為開胃涼菜的菜品名叫「悄悄話」,單看菜名不知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菜」,一上桌見刀工,擺盤精細,是道滷菜,但看外型一時還不知道是滷什麼,入口後口感層次多樣,糯、脆、滑、嫩具備,一問之下才知道是滷豬耳捲滷豬舌,這嘴兒貼著耳朵不就是在說悄悄話嗎?讓人不禁讚賞川廚腦筋之靈活。

一般食客無法像廚師一樣在菜肴上做文章,加上川菜的味型、菜品龐雜,要如何點菜、搭配,四川的好吃嘴(四川地區對美食愛好者的暱稱)們可是有一套讓人可以盡享各種美味的搭配邏輯,雖然在餐桌上擺著各種厚重、麻辣的菜肴可以刺激你的味蕾、感官,但因為持續的刺激會讓胃口疲乏,你一定可以在其中找到四川人口中所謂的「清口菜」,幫你我起調濟口味、緩和麻辣刺激的效果。這樣的飲食習慣就衍生出一套上館子點餐的基本原則,可以讓人吃到美味、吃到享受、吃到飽足。

這原則就是先來一兩道「開胃菜」,以酸辣味、香辣味、鹹鮮味為主,口味上多是位相味濃而爽口,這類菜品也多半是餐館預先烹製好的,出菜快,不用擔心開胃菜變餐中菜。接著會來一個味清而爽得菜品或湯品,讓味蕾緩和一下以準備接下來的豐富主菜肴,這類菜品就是「清口菜」。再來既受重頭戲,也就是主菜肴,酸、甜、苦、辣、鹹都行,多半挑味厚味濃的,但味型不能重覆,目的就是要多層次賞味並滿足吃的豐富的欲望,這其中多半會再搭配一、二道清口菜,因為厚重的滋味可以讓人滿足卻也會讓人膩,因此需要搭配可以解膩的清口菜,讓味蕾可以隨時回到初始的興奮狀態,讓停留在味蕾上的厚重的滋味只有美好,沒有厭膩,這樣的搭配才能讓用餐過程時時處於享受的狀態。

佳肴都享用得差不多了,此時還沒有飽的可以來些米飯或麵點小吃,已經飽的就會來點甜點小吃。這時在心滿意足之餘總覺得口中七葷八素的,有點煩膩,此時四川洗澡泡菜就是最佳句點,也是四川人用完餐後一定要來上兩口的,一來可以下飯,二來四川泡菜含有極為豐富的乳酸菌其味酸香味濃,這酸香味有絕佳的清口效果,又能幫助消化,讓豐盛的一餐不會成為身體的負擔。

或許你只是一、二人用餐,還是可以掌握一個配菜原則:濃厚配清淡,最後向餐館要些洗澡泡菜清口。在四川地區,洗澡泡菜是每一家餐館都有的,早期都是免費提供,現在因物價上漲,有些餐館開始收費,但價格多半便宜。

四川自古就是天府之國,生活相對富足而穩定,因此休閒娛樂相關的活動就發展得特別好,如茶的發現與飲用,四川是發源地之一,到現今喝茶還是四川人最重要的休閒,以喝蓋碗茶為主,不似華南的功夫茶,正襟危坐,四川人喝蓋碗茶強調的是一個舒服,從茶館的竹椅就能感受,半坐半躺,安逸得很。又如麻將,那是打得驚天動地,一個笑話就說:搭飛機在空中,聽到麻將響聲時就知道四川到了!再如各種花會、燈會、集市,自古就是月月都有,較大的如正月燈會、二月青羊宮花會、三月蠶絲會、四月錦緞會等等,想要不怕沒地方,現在交通方便了,地方也就發展起來,那就更是讓人恨不得一天可以當二天用。除了玩也要吃,腦筋靈活的四川人當然也會在花會集市推出特色小吃美食來搶人潮,或許就是這樣的風俗民情讓四川小吃的美味與多樣聞名天下。

現今許多的四川名菜就是來自這些挑擔或攤攤小吃,如「缽缽雞」、「夫妻肺片」、「川北涼粉」等等。

走到地方農村,今天川西壩子的傳統農村宴席是老川菜精華的濃縮,四川習慣稱這種農村宴席為九大碗,又稱「九斗碗」、「田席」、「壩壩宴」,主要是因為早期條件差,戶戶人家都是大碗多盤子少,因此辦起宴席滿桌大碗而產生這樣的稱呼,但不僅止於九道菜,是以九為多的意思。九大碗多蒸菜或蒸後扣出再加工的菜品,蒸菜幾乎是主角,特別是早期的交通不便,親友一來就要待上幾天,宴席一開就是2~3天,蒸菜是最能在長時間中保有鮮美豐味的菜品,加上這類三蒸九扣得菜品出菜速度快、量多、熱氣騰騰而深受老一輩們的喜愛。

更多精彩內容:
特製道地川味調料、50道川味涼菜,爽口舒心,70道火紅熱菜,香鮮麻辣
圖/文 來源:就愛川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