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 飲食養生

作者:向東
幾千年來,中國人特別喜好以「食」字,風趣幽默地來表達各種想法、行為和生活景象。像形容日子艱難貧苦,便常用「食不果腹」、「食不充饑」;說生活節儉,則用「食不二味」、「食不兼肉」、「食不求甘」;說學習求知卻不知變通,便有「食而不知其味」、「食古不化」;說生活奢侈,多用「食日萬錢」、「食前方丈」、「食玉炊桂」;說話不算數或不守信,便是「食言而肥」;更有甚者,表達對某人的憤恨,亦也用「食肉寢皮」。這一個「食」字好生了得。

古人很早就言明「民以食為天」,且是「天人合一」。這就是說,在人的一生中,飲食生活同樣是有規可照,有律可循。如果人的日常生活規律符合天之道、人之道、自然之道,無疑對人身的康樂會大有裨益。其中,飲食之道又是其關鍵所在。因為,同樣是食卻有不同的食法。在飲食人生中,人們對所食食物的瞭解和怎樣食,如何適時調節,怎樣因人而宜,又是飲食品質高低的關鍵要素,這就是飲食養生的核心問題。然而,對現今絕大多數人來講,要吃飽已不是問題,要吃得好,對多數人而言也能辦到。但要說吃得美口養生、體健心寬,甚而益壽延年,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吃真正的食物」,這是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美國「食物日」的主題。在加工食品、添加劑、色素帶給人們便捷的同時,飲食的樂趣和人們的健康也被漸漸奪走。美國科學與公眾利益中心宣導「食物日」的初衷,就是希望人們能夠找回最「自然」的飲食,吃天然的水果、蔬菜、肉類和穀物,宣導人們接受「從農田到餐桌」的健康飲食理念,鼓勵人們多吃當季、本地的食物。從中獲得滿足,

並重拾對『真正的食物』的喜愛。用『真正的食物』代替加工食品,還可以減少碳排放,降低對空氣、水的污染。同時,也是對人們心靈的一種淨化。


大話食養

健康,是人類永恆的時尚。從古至今,人們一直都在不懈地追尋健康。無數的事實已經證明:沒有健康的身心,縱使有再大的地位權貴、再多的財富榮華、再充裕的時間與悠閒,人們所「享受」的,無非是病痛的折磨。因此,炎黃子孫自古以來便將食視為身心健康之「天」,而「人之大欲存焉」。但是,通常人們吃什麼,不吃什麼,為什麼不吃,該怎樣吃,這些看起來十分平常的問題卻鮮為人知。「飲食四方適宜」,「物無定味,適口者珍」也好像無多少道理可講。然而,正是在一日三餐這些有關吃喝的日常話題中,不僅蘊涵著非同尋常的、深奧的文化與風俗之謎,更深藏著豐富實用的與身體健康、品質休戚相關的奧秘。

人類,是極容易自己給自己造成誤導的。作為地球上的生命體之一,往往因為自視為「高等」和「聰明」,自以為和自然界其他所有生命形式完全不同,是淩駕於一切其他生命之上的另類生物體,可以不受大自然約束而為所欲為的種類。這樣有違「天人合一」的結果,當然便是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加之對錢財、名利、地位、權欲、酒色等的貪婪與追求,而逐漸遠離生命和健康,與「病夭」結伴,使生命受到折磨與摧殘。

於是,飲食養生便成了時尚,不少人則熱衷於盲目追求五花八門的高級滋補品、各種人造維生素、合成營養素;更有不少人愚昧地崇拜哪些什麼「李大仙」、「張大師」,什麼「養生堂」、「益壽宮」等江湖騙子。他們完全忘記了「天人合一」奧妙,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四季物產,以及祖先遺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真知灼見。完全忽略了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的日常飲食和身心調養,沒有完全明瞭飲食人生的真諦。

莊子亦說:「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能得人樂者,說明處事有智慧,事事皆順心;能得天樂者,則與天地相諧,自然身心康健,延年益壽。然而人樂畢竟是凡塵俗世,天樂才是人生最高境界。

所謂人和,則是人事物事,順其自然;家事國事,處之泰然;與人為善,與世無爭;常懷感恩,則心平氣和,身心安然。凡心有所愛,不必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心有所怨,不可長怨,心有所憂,切勿久憂,否則皆損心傷身。須知,愛憎源於自作多情,憂怨起於癡心妄想。常存平和諧悅之心,則到處可種歡喜緣,身心康樂無病纏。

所謂天和,便是人之所行,一切皆與天地相合,不破壞自然、扭曲自然,更不與自然違逆,欲修身則當先養性,這即是養生之精要。

在天地之間,人類是雜食動物,既食動物性食物,又食植物性食物。雖然,理論上講人類並非什麼東西都吃,但看看大自然數百萬個物種中潛在的可食性範圍,人類群體的飲食清單仍顯得非常狹窄。並且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在人類飲食方式與習俗中所扮演的基本生理功能是完全不同的。對於人通過飲食而獲得健全營養的需要來說,儘管不少專家學者提出,大量食用動物脂肪和膽固醇會導致疾病,從而提倡多食植物性食物。但實際上對人體而言,動物性食物還是比植物性食物更為重要。植物性食物可以維持人的基本生命,但動物性食物的享用卻可以使人在生存必需之外,更好地追求健康與快樂。兩種食物都是人體所必需的。其中所需要做的是依據環境、條件、身體狀況進行合理調節與安排。這便是古人所說的「飲食之道法自然」,「調順四時、節慎飲食」之飲食養生精妙。
圖/文 來源:食悟 一日三餐聊養生 (賽尚圖文)